“仕女图”为明清瓷器上较为流行的装饰图案。明宣德青花瓷上多见仕女,将人物与山水、亭台楼阁结合起来,常见的有仙女跨鹤、仕女吹箫、仕女赏月、仕女游息、仕女茅亭、焚香拜月、丽人乘鹿车等。清代早期“仕女图”颇为盛行,尤以五彩器为常见。内容有“十美”、“四妃十六子”、“二乔”、“红娘”等,还有游园的,执扇的,乘凉的,戏婴的等等。顺治、康熙时所绘栩栩如生。 清末民初的“仕女图”,人物束腰长裙,衫领低开,手足不露,秀发披肩,属明代宫装美人的形象。一般都为粉彩描金,衣裙用粉红、鹅黄、雪青、湖绿填绘,画面一派春光。一般都题有诗句、年款和署名,书法精美或粗俗均有。民国初的“仕女图”,除了传统画法以外,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画法,更注重造型准确,头脸部分阴阳面,吸收了海上画派的技法,更接近人物画。从许多传世品看,清末民初“仕女图”的开相似有专职画师,据说整个景德镇仅数位,因此所绘仕女文弱之态千篇一律,人物面相雷同,虽见有主仆之分,但造型相似,鹅蛋脸、柳叶眉和樱桃嘴,并有绝妙“点睛”之笔,构成了东方式的古代美女形象。所见传世品有日用器皿盘、碟、碗、杯及粉盒、肥皂盒等;陈设器多见盖缸、盖罐和花瓶。 清乾隆朝开始,以“仕女图”为饰的瓷器上,多配有相应的诗句,称为“仕女诗”。如“惜花春起早,爱日夜眠迟”,“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高烧银烛照红妆”,“轻罗小扇扑流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