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瓷稀少的可能原因 “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是让全世界收藏者都如雷贯耳的中国瓷器,2005年的2.26亿元人民币,这个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至今也没有被打破。日前,在北京长风春拍上,一件估价1000万元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以1344万元成交,另一件估价20万至30万元的元青花凤纹盖盒以50.4万元成交,人们的关注显然并不是因为又出了什么天价,而是它发出了一个信号,“元青花热”经过大浪淘沙,进入黎明前的宁静,收藏者开始分化并思考着下一步出路。随后,北京保利春拍将推出的元青花凤穿牡丹梅瓶(估价120万至180万元)、北京匡时的元青花福禄万代葫芦瓶(估价300万至400万元)、元青花云龙纹竹节高足杯(估价9万到12万元),可能意在投石问路。左图为元青花缠枝花卉纹玉壶春瓶成交价67.2万元。 最具争议的国宝 带有元朝蒙古部落的粗犷豪放,在中华民族传统审美中特立独行,元青花是中国最名贵也最具争议的瓷器。一位美国学者最早提出元“至正型”青花瓷一说,上世纪50年代,他根据对英国戴维得基金会所藏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和土耳其、伊朗博物馆所藏青花瓷器的研究,将元青花推上了国际舞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有出国的收藏者从国外带回信息,元青花在国外拍卖而且价格不菲,国内更多的人才意识到元青花这么珍贵,并开始关注它。2005年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拍卖前后,民间出现了元青花收藏研究的第一个高潮。 国内从开始到现在都在争论,在中国民间有没有元青花?有没有精品大器?以及元青花的青料、用途、鉴定等问题上,民间收藏者同博物馆专家之间、民间收藏者同民间收藏者之间、文博专家同文博专家之间,一直唇枪舌剑。“但相信中国民间有元青花的人越来越多了,原来一口咬定没有的博物馆专家也有所改变。”武汉收藏者耿志潮说,他是相信民间有元青花一方的代表之一。
旅居日本的收藏者宣草园主人认为,元人对艺术的追求没有倒退。青花瓷制作当时属新兴产业,绘画烧制能表现出纸墨效果,装饰更加精细生动,这种独特之处建立并巩固了青花在瓷器业中数百年的主导地位。 根据烧制时间,有瓷器研究者将元青花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3个阶段,认为其中以“至正型”为最佳。但也有不同意见,萱草园主人就觉得“至正型”元青花的概念还不是非常清晰,仍然存在不少值得商榷之处。所谓的“至正型”,很大程度是研究者对某些理想元青花的一种统称,还缺乏明确、严格的界限和确凿的历史断代证据。 为什么元青花不被人所认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清宫旧藏历朝历代艺术品都有,就是没有元青花,故宫博物院收的元青花也是各地发掘出土的。耿志潮推测,元青花当时不一定是最高统治者赏用之物,可能是达官贵族或者文人雅士所用。因为元朝蒙古族统治者更喜欢金银器,瓷器不是元朝皇帝最喜欢之物,所以皇宫库存没有元青花。 有资料记载,目前全世界元青花精品不足200件,国外约有9个国家、30多个美术馆藏有元青花。国内共百余件精品,其中北京故宫有十余件,上海博物馆有几件,其余代表器分散于全国各地。但这组关于元青花存世量的数据,已被国内收藏者认为过时。“根据我多年的研究,国内元青花精品应该有一两千件,日用小件器物更多些。”与耿志潮一样,认为国内的元青花数量不只百件的收藏者不占少数,但最后的结论谁也还下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