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醴陵的优势,醴陵100多万人口,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仅如此,醴陵还有着别人难以比拟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陶瓷技术经过多年的锤炼,已达到非常高的境界,从事陶瓷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十多万技术成熟的技工分布于醴陵几百家陶瓷企业。
陶瓷作为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产业,是醴陵的优势,技术可以学习,人才可以流动,但文化却是深深扎根于醴陵自己的土壤中,搬不走移不动。
所有这些,都成就了“外向瓷”的美名。
如今,醴陵作为中国日用瓷和炻瓷的代表,在国内独领风骚,尤其是炻瓷,94%以上出口。
去年,醴陵出口陶瓷再创新高,达到1.8亿美元。醴陵也因此连续数年稳居湖南省县市创汇第一的位置。
醴陵瓷成为名符其实的“外向瓷”。
启示:
越是本土的,越是外向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醴陵守住“缺位”,发展独具特色的醴陵瓷业,占据了别人无法超越的优势位置,形成了醴陵瓷业强大的市场控制力,为有效地融入世界经济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瓷
打造“国瓷”新理念
科技瓷现象:
如果醴陵瓷业仅仅局限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话,那么,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新形势下,醴陵打造“新国瓷”形象恐怕还是难以为继。既然是“新国瓷”,那么也要与时俱进,老国瓷是陶瓷文化源远流长的结晶,“新国瓷”则要借助科技进一步释放“国瓷”魅力。
如今的醴陵,科技兴业的意识深入人心。
最令人振奋的是,陶瓷科技工业园已被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这家以高新技术陶瓷为主题的工业园,是依托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示范园区,以打造中国陶瓷科技创新基地和国际陶瓷制造基地为目标。现在虽然还在建设中,但已有不少企业表现出了强烈的加盟愿望,目前,已有5家企业正式签约入园。
在陶瓷科技工业园呼之欲出之时,记者来到了几家陶瓷企业,现场感受陶瓷科技的魅力。
湖南泰鑫瓷业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等单位合作,创办泰鑫工业园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或产业化基地。该公司目前已开发的高新技术陶瓷广泛用于工业领域,出口日用炻瓷已开发上千个品种面世,每年以10%的增速出口到3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的制造工艺和釉色开发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自行研制开发的色釉炻瓷系列产品,畅销全球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连续五年出口创汇超过千万美元。湖南安沙尼传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科技环保型工业陶瓷被联合国授予“科技创新之星”殊荣。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陶瓷学院正在规划,将成为陶瓷产业的工艺技术平台,……。醴陵的陶瓷产业已逐渐从传统的低附加值产品逐渐提升到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上来,科技兴业不再是梦想。
启示:
科技兴业,不是一味地贪大求洋,不是盲目跟风,而是要结合本土实际,立足于挖掘本土传统产业文化内涵,发扬积淀深厚的优良传统,用科技手段释放本土传统产业的文化张力和市场抓力。所以,醴陵的“国瓷”雄风犹在,其内涵还被演绎得更加丰富,“新国瓷”的形象更加丰满。
旅游瓷:
“国瓷”文化的有效延伸
旅游瓷现象:
以“红色官窑”著称于世的群力瓷厂和国光瓷厂是旅游瓷的代表。
由于醴陵瓷的传奇经历和神秘色彩,很多人都对醴陵瓷表现出了强烈的尊崇和浓厚的兴趣。但此前,醴陵瓷虽然扬名天下,但其充满神秘色彩的制作过程还不为人所知,对其珍藏的各种瓷器精品,许多人还只闻其名。
鉴于此,醴陵于2003年推出瓷业工业旅游项目,向广大游客揭开国瓷神秘的面纱。
在群力瓷厂,记者看到,其陈列馆、陶吧和生产车间,都被充分利用起来,向游人开放。陈列馆内的各种艺术珍品令人眼花缭乱,毛瓷、总理用瓷、国宴瓷、国内著名书画大师绘制的瓷……,无一不在向游客揭示着“国瓷”的丰富文化内涵。在生产车间,所有的生产工序都揭去了神秘的面纱,在游客们的啧啧声中,技术娴熟的技师描龙画凤。到了陶吧,游客们亲手制作瓷器,留作纪念。
前不久,李铁映同志来到群力瓷厂,挥毫泼墨,用“瓷魂”二字来赞誉国瓷的精美艺术。
瓷业工业旅游项目一推出,每年都将有10多万中外游客前来观光,在每年创造几百万旅游收入的同时,扩大了企业知名度,带动了一个新的产业。
启示:
商机无处不在。
醴陵瓷业工业旅游项目的兴起,是国瓷文化利用旅游项目的有效延伸,带给醴陵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是巨大的市场效应和品牌效应。
结束语:
“新国瓷,新醴陵”的形象日益丰满,意味着陶瓷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的“源发优势”得以充分彰显。
也正因为如此,醴陵瓷业发展牵动了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心。去年初,时任湖南省代省长、现任省长的周伯华同志率领省直15个厅局负责人,就如何落实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同志的批示,把醴陵陶瓷作为全省的陶瓷工业基地,并将陶瓷科技工业园列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要求有关厅局重点扶持。
湖南省政府如此高规格的关注和支持,对醴陵来说,意义再明显不过了:如今,醴陵瓷业已不仅是醴陵瓷,还是湖南瓷,是“国瓷”,更是“新国瓷”。从这一点上说,醴陵的瓷业发展还有更精彩的重头戏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