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料
(一)陶料
德化制陶的原料,有优质白埴(俗称白粘土)和黑埴(俗称乌牯土),均可单独配制。明、清以来,浔中乐陶村生产酒瓮、水缸等大容量陶器,为增强可塑性,采用白埴与黑埴配制,或用不同地方的白埴配制。
20世纪80年代,德化县科委与上涌紫砂厂成功研制紫砂,其原料为紫砂士矿。春美部分紫砂矿可单独配制,杨梅、霞碧、三班等的紫砂矿需与其他地方的矿土配制才能生产紫砂。
90年代,三班、城关等地大批量生产红陶,其原料均以当地红壤土配制而成。
(二)陶釉料
德化自古以来用草灰、杉叶灰、松叶灰、山芒灰,加卜红土石后进行配制。新中国成立后,粗陶器的生产量较少,釉料配制沿用旧方法。
红陶的釉料,各有关厂家均有自己研制的釉料配方,以精选红壤土矿与化工原料进行配制。
(三)瓷土料
历史上,德化用单方瓷土生产瓷器。唐代,泗滨瓷民取白泥岐(观音岐)瓷土制瓷。美湖上田墓林窑取金竹坑瓷土制瓷。宋、元时期,泗滨、瑶台(宝美)、后所、乐陶等窑场仍使用白泥岐的瓷土、瓷石矿生产高白度瓷器。明清和民国时期,使用观音岐的瓷土和兔仔山(又名坂仔)的瓷土和瓷石,以土箕计量进行配制。葛坑、杨梅、上涌、盖德、赤水、水口等窑场就近取瓷土、采瓷石配制瓷土料。
新中国成立后,瓷器原料配制沿用旧方法。1958年,德化瓷厂成立化验室,到各矿点取样化验,测出二氧化硅、氧化铝、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钠等含量。然后根据各矿点瓷土、瓷石的化学成分进行配制。60年代后,德化陶瓷原料配制更科学、更规范。
(四)瓷釉配料
新中国成立前,德化窑的瓷釉采用低温瓷石、石灰、谷壳灰配制。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沿用传统方法。1956年,开始用长石代替石灰,石英代替谷壳灰。20世纪80年代后,以长石、滑石、白云石、石英、高岭土等为原料,与硼酸盐、碳酸盐等化工原料进行配制,个别厂家利用少量的破瓷片,加上化工原料配制。
二、制备
(一)陶泥制备
德化的白埴、黑埴,质纯量多。当代加工陶料,沿用魏晋以来的传统方法,只取白埴或黑埴堆成垛,保持湿润使其陈腐,然后用锄头或土铲、弓线切割成碎块,摔压或抟,除去粗砂杂质,拌成坯泥,保湿备用。上涌、赤水、十八格等地的白埴,质地较坚硬,加工时须把白埴堆放在土堀中,用人工踩踏,或用水牛踩踏均匀,堆放陈腐,制坯前再用脚踩成湿度适当的陶坯泥。
紫砂与红陶的原料制备程序.与瓷坯泥大体相同。
(二)陶釉制备
把草木灰、山芒灰过筛,除去杂质,配成细料,放在坚实的平地上,用脚把细料踩至发红,或把草木灰等放到石臼中人工舂细,再放进釉堀搅拌淘洗沉淀,取其草木灰浆备用。
红赭石放进车碓春成粉状,用水淘洗沉淀。然后取草木灰浆、红赭石浆均等混合,搅拌均匀成釉水,这种陶釉俗称“火灰釉”。
(三)瓷土制备
德化窑传统的加工瓷土方法为“粉碎淘洗法”。
1.粉碎 磨细
唐代,用脚踏碓人工粉碎瓷土。宋代,沿用脚踏碓结构改用水冲作动力的“鸭母碓”粉碎,既提高了工效,又减轻了劳动强度。后来又改用水车旋转带动碓杆摆动冲臼,一部水车同时可以带动2个碓杆或4个碓杆,加工能力成倍提高,其中,有的利用小溪流水的落差建冲顶式水车碓,或利用浐溪两岸建拖底式水车碓和戽斗式大轮车碓,一部普通的水车碓24小时可粉碎瓷石或瓷土1~3吨。20世纪50年代,德化瓷厂和新建瓷厂均在浐溪两岸建水车群加工瓷土。1955年以后,德化瓷厂建造大型水力双轮动力机,1台可以带动40个碓杆或数台石轮碾粉碎机。50年代后期,又改用电力带动。21世纪初,德化瓷厂还有瓷土车碓车间l座,置碓臼400余个。浔中土坂村还有水车碓20余部,二班东山、泗滨和盖德等均有水车碓粉碎瓷土。
1960年前后,德化瓷厂、新建瓷厂(红旗瓷厂)开始购进球磨机细磨瓷土。20世纪80年代后,大部分陶瓷企业开始使用球磨机。90年代,德化瓷厂和盖德瓷土加工厂使用的球磨机,容量达8~lO吨。
20世纪70年代,德化瓷厂购进雷蒙机1台。90年代,盖德瓷土加工厂也购进雷蒙机1台。
2.淘洗
把粉碎、磨细的瓷土、瓷石粉放入水池,用锄头搅拌,使渣与粉末分离,再用杓戽淘洗,以溢流法使泥浆沉淀,然后把泥浆移人土堀,用吸水砖吸水,或自然脱水成泥。陈腐后,用锄头翻搅、铁锹拍打,或用手揉捻、捏练,或用脚踩踏成坯泥,再把淘洗的砂头放入碓臼中粉碎,淘洗出来的泥浆与原泥浆配制,烧成的瓷器能增加透明度,又坚韧,质地更坚实。
新中国成立后,有的陶瓷厂家用振动筛土机、流水淘洗机等加工坯泥。20世纪80年代,坯泥加工日趋机械化、半自动化,即把瓷石粉末放进土堀,用高压水枪冲洗,使砂头沉淀,浮在上面的泥浆用水泵抽出,通过180~320目的筛过滤分离,砂头回原加工,土浆流人沉淀池,再用泥浆泵把泥浆送到压滤机脱水成坯泥。从外厂家购进的坯泥,放在土堀中,根据产品器型需要,按比例加上增塑剂——腐殖酸钠、硅酸钠等,搅拌成泥浆,作注浆用。有的用泥浆泵把泥浆抽到压滤机,压去多余水分,保持适当湿度,送人真空练泥机加工成坯泥。
瓷坯料帛备流程图
3.陈腐
把瓷泥堆放在土堀中,保持适当湿度,使其发酵、腐熟,即陈腐。若急于使用,则采取保湿保温以加速陈腐。
4.练泥
用铁铲或锄头,铲(挖)出土块,用力摔成堆,边摔边用铁铲拍打,即练泥,俗称“拌土”。历史上陶瓷生产均以“拌土”为主。新中国成立初期,练泥沿用旧方法。20世纪60年代前后,大多数厂家均建立储泥库,并配有喷雾器,陈腐后用真空练泥机练泥。
(四)瓷釉制备
取熟石灰粉与煅烧碳化后冷却的谷壳灰混合,搅拌均匀成堆料,把堆料放入车碓石臼舂擂至细腻,色呈微红,再经水淘洗,静置沉淀,去水存浆即成灰浆。取釉石,则加工成釉浆(加工方法与坯泥同)。
把灰浆、釉浆的浓度分别调至一致,然后用计量器计量,按窑位火候配制的釉料称为台釉。用于高火位,配高温釉对拌釉;用于中火位,配中温釉(三横釉);用于低火位,配低温釉或称“软釉”。新中围成立后,上述釉料在龙窑和阶级窑烧成时还继续使用。20世纪60年代后,釉料的配方大都采用长石、石英石、白云石、滑石、釉石、高岭土和化工原料等配制。加工时把石英石等粉碎,过80目筛;高岭土经精选后用石臼碓细,过80目筛。各种釉原料配齐后,放进球磨机研磨,其粉细度经检验后方可放浆。经二道磁选机,过一道200目以上筛过滤八釉池。然后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把池中釉水搅拌均匀,调至适当浓度后使用。
德化传统釉浆有土釉、石灰釉两种。新中国成证后,釉浆按化学成分划分,有长石釉、滑石釉、石灰釉、铅釉、硼釉、铅硼釉、白云釉、食盐釉等;按制备方法划分,有生料釉、“熔块釉”两大类;按熔融温度特点划分,有难熔釉(1230℃以上)、易熔釉(1230℃以下);按釉面特征划分,有透明釉、乳浊釉、色釉、光亮釉、无光釉、亚光釉、结晶釉、砂金釉、纹片釉、珠光釉、艺术釉等;按坯体划分确陶器釉、精陶釉、炻器釉、瓷器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