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至元代瓷窑。窑址在安阳北郊安阳桥附近。经过小规模试掘,初步判明为隋代瓷窑。窑址发现后,解决了安阳地区部分隋墓出土青瓷的窑属问题。50年代在善应、天僖二镇还发现了宋、元时期的窑址,前者专烧钧釉瓷器,后者烧白瓷,二镇距磁州窑较近,但没有发现磁州窑风格的瓷器。隋代标本有青釉高足盘、碗、钵、器盖、砚、瓶等。高足盘釉厚处为青褐色,足无釉,盘内有3个圆形支烧痕。碗有大小几种,胎质致密,碗心有3个支烧痕.碗外有的有两道弦纹,外施半釉,圆饼形实足,足底微凹。钵为平底,施半釉,釉垂流至腹部呈青褐色凸棱。釉面开片。胎质较密,采用支钉支烧。器盖有几种形式,釉面亦开片。砚满釉支烧。瓶颈凸起一道棱,饰一周约30个小乳钉,扁腹有数道弦纹。宋、元钧釉标本有碗、盘、碟、洗、罐、瓶、炉等.以碗为主。釉色有天蓝、天青、月白等,有的带有紫红斑。其中宋、元时期最常用的一种碗,口微敛,足微外撇,外施釉至足部,有的垂釉较多。另有直壁碗,足微外撇,里心不施釉,外釉至近足部,垂釉起棱;还有一种碗为直口内收式,以上两种为元代典型器形。折沿盘,修坯精细,造型现整,棱角清楚,釉色有的似汝釉,棱角处釉簿呈胎黄色。糖锣洗、造型精巧、钧釉瓶、略数量较少,都施月白釉,罐口上有3个褐色斑点。还采集到一件标本,茶叶末釉上有乳白色条纹,似花釉,与日本收藏的一件高足钵相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