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老收藏的第一件陶瓷藏晶,是1986年在苏州某地摊上买的一件魂瓶。魂瓶又称堆塑罐、谷仓罐,是三国两晋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墓葬中一种随葬明器,由汉代五联罐演变而来。如今,在池澄的陶器收藏中,这件魂瓶早已不算什么稀奇宝广告:ad_top贝,但当年买魂瓶时的情景却让池澄难以忘怀,“买这件魂瓶我没有花几个钱,但是魂瓶的精美造型和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却深深吸引了我,对于古陶瓷的兴趣从此萌发!”
回南京后,每逢周末池澄都要到南京的朝天宫、夫子庙、清凉山等地的古玩市场上转转。池老说,现在许多搞收藏的朋友有个普遍认识,认为淘好东西要到农村里去搞,古玩市场基本上都是假货,没有好东西了,“我就不这么认为”,池澄说,“这么多年,经常去南京各收藏市场逛,我就淘到了不少好东西!”
池澄自己的估计是,上述古玩市场上,真古董大概只有20%-30%,其中真正上档次、值得收藏的还不到5%,“能不能淘到好东西,就看买家有没有眼力了!”
神秘古文字提升陶罐身价
池澄退休前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对于文字有着特殊热情,因此在收藏陶瓷过程中,他把藏铭刻有文字的历代陶瓷作为了一个专题,并已形成规模。池澄说:“承载着古文字的陶瓷器,一般都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收藏价值更高!”
在池老的“九石百权斋”,他首先给记者展示了一件在清凉山古玩市场上淘来的商代圆底灰陶罐。这件圆底灰陶罐看起来笨头笨脑,普普通通,却大有玄机。“商代的陶器虽然距离现在有3000多年历史,但是由于制作粗糙,价值并不高,一般每个才几十块钱,但是这个圆底灰陶罐,老板开价却是300元!”池老说,老板如此“狮子大开口"’,是因为此罐肩部有一方形戳记,近似于某种象形符号或文字,老板虽不认识,但却因此把价格翻了几番。
池澄仔细看了这个圆底灰陶罐,“从圆底和肩部饰绳纹,底部饰篮纹来看,肯定是一件商代遗物!”
几乎没有还价,他买下了这件商代圆底罐,冲的就是上面那个神秘符号,“许多看过陶罐的文字专家都没有得出结论,而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和甲骨文同时代的文字符号,也许是一种先民使用过的,如今已经不为人知的远古文字。”池澄如此推测。
低价购得书法家题字陶仓
有字的古陶瓷自然价值不菲,但如果这个字是书法家写的,价值更加难以估量。前几年,池澄淘到了一件有东汉书法家题字的陶仓,令他至今提起来依然兴奋不已。
这件高25厘米的陶仓也是出自清凉山古玩市场,仓腹内还存有一团距今约2000年的栗子(已经碳化),仓身中上部用朱砂写有一个“栗”字。陶仓是汉代最为典型的随葬明器之一,用来象征墓主人故去后依然能五谷丰仓,所以历来为藏家昕喜爱。
池澄广泛研究过古代明器,他说,汉代陶仓上写有文字,十分少见。如果有字,则可能是制陶工匠所写,或是逝者家属请书法家代笔所作。
而池澄手中的陶仓可谓万里存一,因为仓身上的“粟”字是某位写碑书法家题写的,是汉隶的标准写法。“我喜欢书法,看了这个古拙雄厚的‘粟’字后,我觉得似曾相识,发现和我曾长期临写的东汉《乙瑛碑》中的字非常近,我认为这个字是东汉某位书法家写的!”
池澄向记者介绍,中国古文字用墨或者朱砂写下的遗存实物,现在能见到的是战国的帛书、竹简,但上面的字并非由书法家书写。由此可以反衬出这个陶仓的珍贵,池澄买这个陶仓只花了450元,如今价值几何,池老不肯透露,只说他是捡了一个大“漏”。
小小灯盏大有收藏价值
除了这些商周古陶、东汉陶仓这些体型较大的器物外,池澄还存有许多有文字、较为别致的小物件。如直径为?厘米写有“帅”的龙泉窑象棋子;象征官禄永存的松头“禄”字,以“九十百干”组成的异体“寿”字等等。
池澄拿他收藏的四五十个青花灯盏给记者举例。这其中有一个元代明韧的青花瓷灯盏十分引人注目。灯盏正中,书写一个有9厘米直径的“光”,比喻“光明”之意。池澄见过的青花瓷器无数,但是有9厘米直径的字,见多识广的池老还是第一次见到!“我买这个灯盏,只花了60块钱,但我敢说,就冲这么大一个‘光’字,我买这个灯盏,绝对物超所值了!”
池老告诉记者,现在收藏市场上,刻有“光”、“明”字样的灯盏还是出得很多,朝天宫每个星期都能脱出三四个好的,但是并不为藏家重视,一般每个也就二三十块钱。对于具有独特的文化含义和民俗趣味,又是青花瓷的元明灯盏来说,这样的身价,明显是被低估了,“以后肯定会有升值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