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艺术投资已经从一种单纯的意识概念而逐步落实为明确的现实,并为社会各阶层所普遍接受。这种潮动对收藏群体的冲击也显而易见。影像艺术投资咨询专家西蒙·华生(Simon Watson)认为,将真正的艺术收藏家和追逐潮流的投资性买家有效地加以区分在当下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事实是随着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在全球市场上的飞涨,正如另一位市场研究专家米西·苏利文所言,“无论是专业收藏家或是投资收藏家都面临着一个自我膨胀问题,他们会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变得过于急功近利,以至于他们都会去等着购藏那些目前市场中的‘抢手货’,而忽略了那些需要时间来实现其价值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即便专家们一再告诫,严谨的收藏家应该不被市场因素所迷惑,尤其应该不为任何的市场营销手法所左右,然而正如安迪·鲁斯(Andrew Ruth)指出的,即便是在让全球收藏家聚集一堂的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Basel)、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Basel Miami)、英国的弗里兹艺术博览会(Frieze)的现场,也存在着令人晕眩的感觉。因为置身于这些一流的艺术博览会,虽然会有更多的艺术资源可供选择,也具有不必等待即可直接交易的特性,然而艺术品的购藏仍然通常是在竞争出价下的结果,同时存在收藏家在匆忙之下便会很少有时间去认真考虑所谓的“艺术家的独特风格和在艺术史的地位”等等因素。
是什么造成了当下的收藏家们在认识上的矛盾?“是艺术市场,”纽约Acquavella画廊负责人迈克尔·芬德利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艺术市场在挑衅地心引力定律。在前一段时间里价格上涨的艺术品现在的价格扔在上涨。”瑞士日内瓦市立投资公司艺术投资部(ArtVest S.A.)总裁丹尼利·卢森堡则指出了问题的另一方面,“当市场行情高涨时,更多的收藏家乐意出售他们的藏品,而市场低迷时,他们仅仅是不会这样做。”美国拉斯维加斯娱乐业的显要人物亿万富翁斯蒂芬·A·韦恩是当今世界级的艺术收藏家之一,他的回答则可能更能代表收藏家的观点,“收藏家们总是身处于认识上的矛盾之中”,“他们在思想上苦苦斗争着,他们明白自己所拥有绘画绝对是物超所值,同时他们也知道如果把这些画卖掉了就再也找不到替代品。”在回答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关于收藏家和投资人有什么不同的提问时,韦恩给出的标准是“收藏家对作品的欲望要高于他对钱的欲望。”从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对全球著名收藏家问卷的结果来看,他们的共同点除了都具备大量收藏资金之外,对一些收藏家来说艺术品是一种生活的必需,对一些收藏家来说艺术品是一种生存的激情,而对更多的收藏家而言艺术品则意味着以上两种价值的混合。
美国《艺术新闻》的出版人米尔顿·艾斯特鲁在最近的文章中也指出了作为收藏家的风险。2006年“艺术收藏家TOP200”的榜单上,斯蒂芬·A·韦恩、迈克尔·芬德利、丹尼利·卢森堡皆名列其中,但榜单中至少有20位收藏家是刚刚露头的新人,米尔顿·艾斯特鲁解释说,在艺术市场上总会有几个新面孔,而全球重要收藏家的核心群体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有人进来,有人出去,虽然短期内不会有剧烈的变化,但十年以后,这其中的变化是十分巨大的。”当我们回顾《艺术新闻》1996年的“艺术收藏家TOP200”的榜单时,这一点会变得更清晰。进一步研究已经表明,曾经名列于1996年前200位的收藏家中有122个或者说61%的收藏家,已经在2006年的榜单中销声匿迹,淘汰比率之高的确是十分惊人的。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已经认识到艺术市场的反作用力,并且把是否能够承受这种压力作为考验自己的重要指标。因为艺术市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正如奥斯陆当代艺术的发起人尼尔·梅尔策所言,“没有人能预见到最后”,“市场将改变,但没有人知道那会是什么时候”,丹尼利·卢森堡也如是说。另一位匿名的收藏家进一步强调,“要记住的是在今天的市场价格系统里增加一个零或者去掉一个零都是十分容易的事。”
因此在当下这个“价格优先”的时代,纠缠于艺术市场将走到多么高的位置?它何时能够发展到顶峰?对于收藏者而言无疑是庸人自扰。而坚持所谓的“价值优先”,既是收藏家的不二法门,也应该是艺术投资人的不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