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新余市城北,有一座造型古拙的建筑,远看仿若一只东汉青釉五管瓶,它就是江西新余市民间珍宝馆。馆内收藏著数百件来自民间的珍贵文物——新余市民吴立山历经40年寻寻觅觅得来、在一天之间赠给社会的宝贝。
吴立山退休前曾任新余文化局局长、文联主席,说起自己的收藏之路,吴立山首先想起的是父亲。
吴立山老家在玉山县。那儿是江西与福建、浙江、安徽四省的交界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陶瓷木雕之类的文物传世较多。吴立山的祖父是二、三十年代玉山县颇有名气的生意人。常常去苏杭等地,接触到了很多的字画古玩,不经意间便对这些东西产生了兴趣。
首批宝物来自慈父
到了吴立山父亲这一辈,字画古玩古钱币等开始成为有意的收藏。「那时候家里有很多古物,父亲时常会拿一些铜镜、铜罐和铜钱什么的讲给我们听。1961年,我从卫校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便交给了我十来件古旧的瓶瓶罐罐,并郑重其事地叮嘱,『你是读了书的人,应该懂得保存珍惜这些东西,交在你手里我放心。』」
吴立山把收藏当作事业、当作追求,始于1968年,那时他已是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师,以一个摄影师的眼光看文物,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更为独特,从此,在跋山涉水寻找画面的同时,他开始有意识地去收集文物。
吴立山的藏品大部分来自福建、安徽和浙江,省内主要来自婺源、玉山和景德镇等地,几十年下来,他为此所走过的路有若干个二万五千里。
「我那时一般都是星期六出发,星期一又返回,由于交通不便,一天徒步走上个八、九十里路是常事。但当时却并不觉得苦,也许都让得到文物的那种兴奋之情给冲走了。」四十年过去了,吴立山谈起当年的艰辛,仍感慨不已。
数月工资购五管瓶
一次得知距浙江江山县城40多里的一个村庄内可能有福建德化窑出产的如来观音佛像。吴立山和朋友立即出发,在确认是真品花圃,他拿出口袋里仅有的一百元钱,与朋友一人一个往回搬。因为已身无分文,四十里山路,两人水米未进,抱佛像抱得手臂都僵直了。「经常碰到这种事,收藏古物没有点吃苦精神还真是不行。」吴立山说。
吴立山工资不高,为收藏几乎是节衣缩食,1985年,一次吴立山在浙江绍兴发现了一只「东汉五管瓶」,卖主要200多元,吴立山毫不犹豫地当场买下,那可是他当时几个月的工资啊。 「这个五管瓶存世量非常稀少,很有特点,后来我收集到的许多五管瓶都是仿照它的样式制作的,因为当时我就认定了它,所以也就不惜花费了。」
那个「东汉五管瓶」后来证明属于国家二级文物,在一次某保险公司展出时保价达5万美金。新余的「民间珍宝馆」就是根据它的式样建造的。
寻宝难 藏宝更难
收藏人都知道,寻宝难,藏宝更难,年逾六十以后,吴立山经常想到的就是他藏品的归属。几百件藏品,几百个故事,这些宝贝几乎就是和他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他待他们像待孩子、待亲人,他希望他的藏品安全,希望他的藏品能给更多人知识和乐趣、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于是,一个萦绕在他心头已久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捐赠,父亲把文物交给他觉得放心,他把文物交给国家更放心。
听到吴立山的心声,当时的新余市委书记洪礼和亲往吴门探宝。在「东汉五管瓶」前,洪礼和紧握著吴立山当即表态:新余将专门建馆收藏吴立山的捐赠。
三级以上文物94件
2002年国庆前夕,造价280万元,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民间珍宝馆」正式开馆。
吴立山的大义和新余政府的大智,使得新余人可以在自己的家门口触摸汉瓦唐砖,凝视祖先生活。据不完全统计,民间珍宝馆开馆以来,已有50,000多人走进了民间珍宝馆观摩、鉴赏文物古玩。
在吴立山的带领下,记者逐厅参观了馆类文物。六个展厅分别是:远古化石厅,用于展示不同地质年代的动、植物化石;古陶瓷厅,展品为商代至宋元时期古陶瓷精品;近现代艺术瓷雕厅,展品为近现代艺术瓷雕;木雕工艺厅,用于展示木雕床花及建筑构建;木匾额厅,展品为明清年间至民国时期匾额;现代书画作品展示厅,展品为新余书画界征集的美术、书法作品。
这里现有藏品共514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94件。除征集的58件化石和31件字画外,其余的425件文物都来自于新余市收藏家吴立山先生的个人捐赠。
「文物是一个时代的化石,它凝结和反映著当时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它的价值是其他事物无法替代的,而我的价值也因它们的价值而得到了最好的实现。」吴立山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