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的展览,2万多人次的参观人数,近300万元的现场销售额,1000多万元的商务意向合同。
但展览会带给我们的,还不仅仅是这些。
成效:让西部认识了德化和德化瓷
打造品牌 就如精美绝伦的德化名瓷被成都市民所接受一样,“中国瓷都·德化”这一品牌也在西南地区一炮打响。作为全国首批唯一被授予“中国瓷都”荣誉称号的陶瓷产区,在这次名瓷展览会上,我县在布展及宣传上都突出了“中国瓷都·德化”这一主题,成功地打造了中国瓷都品牌。
采访中,很多市民最初很是惊讶和疑问:德化是“中国瓷都”?但当见识了工艺精湛的德化瓷器后,他们的疑问打消了,内心也被征服了。一位刘姓市民告诉记者,他听说过德化,但不知道德化产瓷,还是“中国瓷都”,这次见到如此精美的瓷器,真是大开眼界了,“中国瓷都”德化当之无愧。
四川美术家协会的毛馨强对记者说,好几年前就听说德化瓷名扬四海了,但就是没机会见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德化瓷的造型、釉色、纯度令人称绝。
德化名瓷展览会的成功举办,让成都及西南地区认识了“中国瓷都·德化”,认识了精美的德化瓷。
营造商机 毋庸置疑,展览会是一种非常有效、直接的宣传公关活动,它的宣传效果不同于传统媒体。企业在展览会上可直接面对消费者和竞争对手,通过即时性的宣传与交流,立即获得市场信息和动态,可迅速统计出相关的市场资料。为企业制定以后的营销目标及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为德化瓷市场营销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展览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让各企业利用展览会期间,成都的许多商家纷纷前来洽谈业务,签订商务意向合同。有的商家包销整个馆位的陶瓷,并与陶瓷厂家建立起了长期的业务往来。四川知名的诗婢家文化公司多次来到展馆,花了好几十万购买了德化陶瓷珍品,还打算到德化做进一步调查,开发陶瓷艺术品市场。
名瓷展为德化陶瓷进军西南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宣传 成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锦江春色来天地”,杜甫讴歌成都的美丽是天造地设的。因此,每年来成都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为了展示我县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和景色优美的生态风光,在此次的名瓷展上还向成都人民以及来成都旅游的全国各地游人推介了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
展览会前,我县精心准备了《瓷都德化》陶瓷专刊、《德化名家名瓷》画册、《德化风光》册、《瓷都风采》新闻作品集,制作了《中国瓷都·德化》、《中国瓷都·德化生态游》VCD光盘等宣传品。在新闻座谈会以及展览期间,向记者和参观者分发了宣传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览会上,手拿宣传品的一位市民对记者说,德化肯定是一个山美、水美和文化底蕴特别浓厚的地方,不然不会做出如此漂亮的陶瓷来的,什么引进馆,向四川各界广纳贤士。
展览会期间,四川当地媒体连续报道我县将在川招工的情况,四川各县(市)劳动部门前来了解、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开幕式当天,四川省邛崃市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负责人就赶到展览馆与我县劳动就业中心商谈劳务招工事宜,并签订了劳务合作意向合同。据了解,前到综合馆咨询的人数达1000多人次,发放材料1500多份,县劳动服务就业中心与邛崃市、大邑县、万源县、渠县、通江县、珙县、均连县、长宁县等8个县(市)签订了劳务意向合同。
反思:德化瓷器的“变脸”与“不变”
德化陶瓷历史上以外销为主,再加上德化窑是民窑体系,因此德化瓷在国内名气不大。从1997年开始,县委、县政府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先后组织企业到北京、上海、香港、武汉、杭州、南京、深圳、西安、济南等国内大中城市举办名瓷展览会,取得了较大成效。“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德化陶瓷已在沿海各大城市设立了经销网点,国内市场份额的占有率不断攀升。
此次德化名瓷进军四川省会城市——成都,展示了其精美和神奇,吸引了无数市民前往参观。但是,德化名瓷如何抢占西南市场,此次展览会给我们留下了反思:德化瓷需要适时的“变脸”和一如既往的“不变”。
变脸是川剧绝活,变脸绝就绝在其骤变上,变得让观众深感神秘,为之叫绝。德化瓷也需要适时的变脸,陶瓷企业不能一味地展示那些陶瓷产品,要根据市场改变营销策略。这样才能把开拓德化瓷国内市场这篇文章做绝了。
展览会上,我们发现一些小杂件如大盖碗茶杯、蜜封罐等销售看好。成都是休闲之都市非常丰富的省份,如果德化小工艺瓷能与当地的旅游工艺品公司建立联系,前景也是很看好的。前来参观名瓷展的中英贸易公司郑经理是成都人,她说,展览会基本上是传统工艺瓷、瓷雕为主,小工艺陶瓷极少;其实有些小工艺瓷是很有市场的。相信展示一些种类各异、富有特色的西洋小工艺瓷,效果也会不错的。
虽然每年的展览会都是以展为主,以销为辅,但是销售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市民对德化瓷器的喜欢程度和鉴赏水平。成都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休闲消费之都,该市私家车占有量居全国第三,这足以说明成都人的消费水准。但德化瓷进入他们的视野后,为什么出现“观者多买者少”的现象呢?经分析,产品雷同太多,可能是原因之一。此次参展的10多万件展品中,大部分都是工艺瓷,产品有雷同之嫌,没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的市民说了,整个展馆转了一圈下来,总感觉看了都是一个样的陶瓷,也不知道要买哪种。因此陶瓷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自己独具特色的陶瓷产品,产品只有常变常新,才能赢得市场,减少内部之间的竞争。
市场的不同,要适时地改变营销策略,这是德化瓷需要“变脸”的地方。而德化瓷品牌的打造是一如既往要坚持“不变”的。每一次名瓷展_就是一次德化瓷品牌的塑造,我县有“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三张金字招牌,这对塑造德化瓷品牌形象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虽然,展览会上琳琅满目的陶瓷展品吸引了许多市民,但是仍然有不少陶瓷作品较为粗糙。缺乏应有的品牌意识,削弱了德化陶瓷艺术特点。因此,陶瓷企业要进一步树立强烈的德化瓷品牌意识及整体意识,宁缺勿滥,不断提高艺术品味,才能以质取胜。
德化瓷就是这样吸引了他们
生病了 也要来看看德化瓷
2004成都——中国瓷都·德化名瓷展览会首日。记者见到了一位在家人的陪同下,坐着轮椅前来参观名瓷的老人。
记者上前一问,原来这位老人通过电视知道德化名瓷展的消息后,他被电视上精美的德化瓷吸引了。很想来现场看看。可是这位老人几天前走路时不小心把脚给扭伤了,可看不到德化瓷又不甘心,所以家人不得不推着轮椅带他来了。
外地人 一家子包车来买瓷
展览会上,记者见到一位老者很是面熟,就去采访他。记者这才得知,他前一天就来馆买瓷了。他是山东人,在泸州工作,几年前出差的时候见过德化瓷,德化瓷的白度和雕功给他留下特别深的印象。
这次一听说德化瓷来成都办展的消息后,他们一家子三口就包车过来买瓷了,第一天买了还不够,第二天又来买了。他对记者说,德化瓷来成都办展不容易呀,我要多买几件,自己留点,其他的送给别人。
展览会上,我们需要企业做些什么
近年来,我县热衷到各大中城市举行展销活动,提高德化陶瓷知名度,扩大德化名瓷市场占有率,以此拉动陶瓷业发展。
为了搞好展览,县里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正副组长的领导机构,专门抽调办展经验足、素质好的工作人员组织搞展销活动。每一次办展览,都必须到办展地区调研、收集信息,邀请当地新闻媒体采风、考察,组织印制宣传品、广告才料,为展销地进行展前宣传“轰炸”。而政府为企业可是服务到家了:县财政拨出专门资金,为企业提供一切参展费用,从运费、展位费到宣传广告费都由政府“掏腰包”。考虑到企业参展方便,政府代劳了从组织样品、办理手续、装车、运输到布展等一切环节。细到办展用的铁制展架政府也统一安排。企业参展商只要把展品运到集中地点统一装车,而后等着到自己的展位推销产品就可以了。
政府的台可谓是搭得用心良好,大部分企业都能认真唱戏,但与国际或国内的一些专业展览会相比,我们的企业参展商还是缺少点专业精神。参展商作为企业的形象代表,绝对要讲个人包装。一举手,一投足,衣着打扮,风度仪态都会在短短三到五秒钟之内给前来企业参展台的观众留下第一印象。
在此次展览会上,我们发现极个别的馆位顾客多了,参展商就显得有点冷漠了。这边顾客要你把瓷器包起来,你却不慌不忙地给自己点上一根烟。有时顾客问了几次价格,你却不动声色地坐着喝茶。谁能保证这个客人不会是公司的潜在客户呢?
展览会上,有的馆位销售情况不好,参展商就拿着陶瓷贱价低卖,三个精美的茶杯却只卖了10元钱,有的参展商把价格喊得老高,一有顾客来讨价,价格就直线下降。还有一些参展商互相压价竞争。甚至有些参展商把企业库存产品也拿来展示。这些行为都是有损德化陶瓷整体形象的。此外,展览会上馆位形象就是企业形象,有一些参展商馆位布置随意、形象不佳,这自然也降低其陶瓷的艺术品位。
好台还得有好戏,如果没有企业认真唱戏,政府搭了台也是白搭。真正成功的展览活动并不在于当场买出多少货或是拿回多少订单,而在于活动带来的影响力,在于德化瓷能否占领当地市场。因此,我们希望参展企业能多点专业精神,共同打造好“中国瓷都·德化”的“品牌”,共同维护好德化名瓷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