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寿(1768~1822)清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别号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人.“西冷八家之一”.善书法,能画山水、花卉、兰竹.任溧阳县令时,曾趁公余之暇和幕客江听香、郭麟等,手绘十八壶式,(后人称曼生十八壶式)请紫砂名匠杨彭年、邵二泉,为制茶具,经其作铭,各镌铭于上,或间以花草,风行于时,称“曼生壶”.
曼生壶的造型设计简洁、明快、新颖、美观.一改过去繁锁、守旧、题材狭窄的局面,有着与庆不同的风格,形制有仿古,也有勇于创新,造型线面结合较多,形体特点明确,线角转折清晰有力,石塑、横云壶体以扁三角为主要形态,造型充满变化.流的设计体现了对使用功能的要求,把的造型体现了设计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大面积空白留的干净利索,好让其诗、书、画尽情发挥,从而将诗、书、画、印集为一体,达到完美的统一.所以曼生与诸名匠的合作也就成了“壶随字贵,字依壶传”.这在茗壶设计.
但就目前所见到的曼生壶,己远不止传说的十八壶式,仅笔者掌握的资料而言,就有四十一式之多.其中造型形态多有重复,变化不大,壶生相同,流、的、把有些不同,而且还有些款式属仿古,雷同前人都已有过,象这类壶均不应属曼生壶之例.
就笔者掌握的现有资料,来加以考证.
据《阳羡砂壶图考》所载,对曼生题铭的八件传器分别作了介绍比较明确的有:
〈1〉井栏壶“邓秋梅砂壶全形拓本刊紫砂大壶一具腹镌曼公督造茗壶第四千六百十四为屏泉清玩共十八字底有阿曼陀室印板下有彭年小章”
〈2〉合笠壶“不耽阁藏台笠形紫砂大壶一具铭日笠荫喝茶去喝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款署曼生铭三字底印阿曼陀室印板下有彭年小章”
〈3〉匏壶“碧山壶馆藏淡紫砂瓜形中壶一事铭日无用之用八音所重款署曼生铭底有阿曼陀室印板有彭年小章”
〈4〉方壶“碧山壶馆藏粗砂方壶一具左锓铭日方山子玉川子君子之交淡如此铭右镌款识日喜庆丙子秋七月杨彭年造”
〈5〉提梁石铫壶“邓秋梅砂壶全形拓本刊曼生提壶一具铭识凡七行皆隶书日左供水右供洒学仙佛付两手壬申之秋阿曼陀室铭提梁壶底有阿曼陀室印印上有眉字隶书尤为别致板下有彭年小章”
还有二十二条题铭
一、“石铫”铫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种
二、“汲直”苦而旨直其体公孙丞相甘如醴
三、“却月”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为我规
四、“横云”此云之腴餐之不曜
五、“百衲”勿轻短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
六、“合欢”蠲去忿去渴眉寿无割
七、“春胜”宜春日强饮吉
八、“古春”春何供供茶事谁云者两丫髻
九、“饮虹”当熊熊气若虹朝阊阖乘清风
十、“井栏”井养不穷是以知汲古之功
十一、“钿盒”钿合丁宁致注茶经
十二、“覆斗”一勺水八斗才引活活词源来
十三、“瓜形”饮之吉匏瓜无匹
十四、“牛铎”蟹眼鸣和以牛铎清
十五、“井形”天茶星守东井占之吉得茗饮
十六、“延年半瓦”合之则全偕壶公以延年
十七、“葫芦”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活
十八、“区鸿延年”鸿渐于磐饮食衍衍是为桑芋之器垂名不刊
十九、“天鸡”天鸡鸣宝露盈
二十、“合斗”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浑阑干挂
二十一、“提梁”提壶相呼松风竹炉
以上除第十七条形不详还剩二十一条题铭
与前面八件传器相比较,有四件壶名相同即:合欢、井栏、瓜形(匏壶)、提梁石铫壶,这样《阳羡砂壶图考》就提供了二十六件不同的曼生壶形,尚有三件不明确.
〈6〉谢瑞华所著《宜兴陶器》中,刊出她整理的曼生十八壶式,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由于没有充分的资料加以证明,谢女士也未加肯定.与《阳羡砂壶图考》相对照,仅有十件壶形基本上相同.
〈7〉又据《陶冶性灵》手稿所述,此稿中二十种壶形与谢瑞华女士的十八壶式相比较,仅有五种相同.再与《阳羡砂壶图考》中曼生传器及二十二条铭文相对照,壶铭与壶名基本相同的共有十六式.如果将上述三份资料中各种不同的壶式集中一起,就有三十八种曼生壶造型了.
另笔者还发现除上述三十八种壶式外还有三式未加进去.
即:〈8〉提梁石瓢壶式、〈9〉环把台笠壶式、〈10〉盘螭传炉壶式.再将这三种壶式加上,共有曼生壶式四十一种.
即:石瓢壶一、二,台笠壶一、二,提梁壶一、二,扁石壶,乳鼎壶,井栏壶,高井栏壶,葫芦壶一、二,圆珠壶一、二,飞鸿延年壶,百衲壶,合欢壶一、二,合盘壶,棋奁壶,匏壶一、二,半瓜壶,横云壶,天鸡壶,传炉壶,却月壶,觚棱壶,方壶,春胜壶,四方壶,合斗壶,半瓦壶,柱础壶,六方壶,吉直壶,古春壶,饮虹壶,乳钉壶,镜瓦壶,盘螭传炉壶.
笔者再将这四十一壶式现曼生前人的已有壶式相比较:
一、扁石壶与李仲芳<11>紫砂圆壶<12>
两壶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前者的是桥形,后者为扁圆柱形.
前者流、把扁圆两边有一线与壶身壶肩转折线相连.后者流、把略带棱角与壶身转角线明接相连.
前者流、把与壶身暗接,后者流、把与壶身是明接.
盖同为压盖.
整个壶形大致相同,只是曼生扁石壶将李仲芳紫砂圆壶虚掉了一些线条,变明为暗,化繁为简.
二、乳鼎壶与李仲芳紫砂圆壶
两壶的子相似,并无多大变化.
壶颈变明线为暗线,流、把将棱角变为圆形,壶底装了三只钉足
笔者认为以上两壶式壶形均来源于李仲芳紫砂圆壶.
三、六方壶与时大彬<13>六方壶<14>
两壶相比,前者的为桥形,后者的为倒三角形.
壶身相同.
流、前者为直流,后者六棱形二弯流.
前者为嵌盖,后者略带壶颈为压盖.
曼生六方壶,显得造型简洁,线角转折清晰有力.但基本形来源于大彬六方壶.
另据《阳羡砂壶图考》别传、记载:沈子澈<15>擅长各种壶式,其中就有六方壶.
四、觚棱壶与李仲芳觚棱壶<16>
两壶的同属桥形,略有变化.流前者是四方二弯嘴,后者四方一弯嘴.
把:前者为四方环把,后者为四方环把上端略起翘.
曼生觚棱壶少了一条与壶口相平行的线,两壶相比曼生壶显得更干净利索.但形基本上与李仲芳觚棱壶相同.
五、圆珠壶,曼生圆珠壶共有二式,相差无几,仅壶身一个略扁圆,一个呈圆形,流一个短流,一个二弯流,把一个粗一个细.
圆珠壶曼生前人做的较多,仅资料中记载的就有:
明:周高起《阳羡名壶系》雅流.
陈用卿〈17〉式尚工致,如……圆珠诸器…….
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
邵盖〈18〉传器二、李风廷尝藏沙梨皮小朱壶一具作圆珠式底镌邵盖二字书法半行楷.
〈19〉刘汝礼《宜兴紫砂工艺史》
徐友泉创作壶式,可分为八类:
之六圆形类,……有圆珠诸式.
日、奥兰田《茗壶图录》
陈和之〈20〉紫泥圆壶,号梁园遗老.壶形与曼生圆珠壶都及为相似.
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
沈子澈,擅长各种壶式,有圆珠壶.
〈21〉还有镇江博物馆藏,江苏丹徒出土的球形壶(宋伯胤说此壶为南宋),〈22〉(梁白泉《宜兴紫砂》说为明代).都与曼生壶相似,所变化的仅仅是流.
六、〈23〉方壶与沈子澈方壶
两壶形态相近,曼生方壶略高于沈子澈方壶.
的、前者略为扁梯形,后者呈扁长方形.
把、两壶把上端相同下端前者呈圆角后者为方角.
流、前者为四方二弯嘴,后者为四方直嘴.
另据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正传陈远、传器六:
艺术丛编载鸣远方壶一具底锓衍斋真赏鸣远六字.可见方壶除沈子澈做过,陈鸣远也做过.
七、〈24〉四方壶与沈子澈长方壶
两壶形态各异,但同出四方,只具前者呈长梯形,后者呈长方形,前者的为桥式,后者的为扁长方,把、前者为四方环形,后者为四方形,两流相同毫无区别.
八、天鸡壶,无传器相比,多见史料记载
清·吴骞《阳羡名陶录》
吴骞日:……予尝得鸣远天鸡壶一,细砂作,紫棠色…….
徐友泉〈25〉创作壶式可分为八类:
之五,模状动物类,有天鸡……诸式.
詹勋华《宜兴陶器图谱》别传
沈子澈,……桃溪客话云:“子澈胜国名手,至其品类,则有龙且、圆珠、天鸡……”.
由此可见,曼生之前已有很多人做过天鸡壶式.
九、合欢壶
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记载
陈和之、传器二、李风廷尝藏**粗砂中壶一具形扁如合欢底镌陈和之三字楷书旁有和之篆印.
十、春胜壶与沈子澈方壶
两壶壶身相似,只是前者方形壶形加四角直角支点,流与把装在方形身简的对角线上.两者的盖相同.其实并无多少变化.
以上共例出曼生壶与前人相仿壶形有十一种,四十一种除去十一种,剩三十种.但就这三十种壶式中,局部略有变化的又有:
匏壶、葫芦壶、石瓢壶、提梁石铫壶、台笠壶、井栏壶与高井栏壶、飞鸿延年壶与百衲壶、传炉壶与却月壶八种再有三十种壶式除去八种、剩二十二种。
笔者认为曼生壶式粗分为三十种,细分为二十二种.这二十二种壶式中,有几种壶式已很难见到,仅凭资料为依据.由于研究者本身从事工作的性质不同,介入的角度不同,因而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观点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