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或许是陶瓷行业动荡不安,大调整的一年.经历了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电荒”, 再加上现在的"限超"等国家明文规定的法令这一系列暴风雨式的洗礼.陶瓷行业在整个风雨中显得成熟起来,陶企也在困境中越挫越勇.
物流危机
在原材料涨价不停的情况下,许多企业的生产已经受到了影响.就在厂家们准备在陶瓷的旺销季打翻身仗的时候,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超载治理整顿“战役”使多年潜伏的陶业运输危机突然暴露。陶企们一时之间有的懵了头.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运输成本在陶企所有成本中占据了一大部分的分量,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急速增长的货运量与市场运输能力之间已形成了一种“平衡”关系,然而,这种“平衡”却是依靠非法“超载”建立起来的。近期全国范围治理超载顷刻间就将这种“平衡”打破了。运输成为了当今陶企头号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事情.接的定单不敢做,生产出来的货运不出去.企业迫不得已只好限量生产.但是这一切都是相关的,一环扣一环,陶瓷行业从上游产链到下游发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货运不出去,原料也运不进来,上下游产链的相关支撑事物节节往上攀升,而陶企夹在中间,被这些困难重重包围.
八仙过海
面对这些来自各个方面的危机,陶企们是使出浑身解数,实行暂时性突围.有的企业为了尽量降低运输成本,就改走水路,尤其是以佛山为中心的陶业为首.由于毗邻珠江、南海,因此,这一带销往东南沿海地区的产品,大部分都选择了水路。知名品牌由于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高价优势,也能够化解一定危机。因为这些品牌的价格长期以来一直高于同类产品,所以面对运费急涨能够从容应对,而还有的一些大型企业,早在前两年就大规模到一些原材料丰富的西部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或者是向周围县区扩张规模.因此虽然交通运费上涨,但上游原材料没有增加多少负担,而且由于其产能巨大,上涨成本易于摊薄,所以面对危机也可以消化掉.
风雨之后见彩虹
行业的人都明白,每次的洗礼过后,就是陶瓷行业的重整时刻.有关人士认为,借助外力帮助陶企品牌整合,行业会得到健康的发展,持续的良性循环.因为这样可以使一些低质低价打市场的企业被淘汰掉,行业无序竞争的情况也会得以改观.对那些无论是技术,市场比较成熟还是产品质量较高的企业来说,更利于他们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