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俄罗斯艺术,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俄罗斯的油画、芭蕾、戏剧、雕塑、套娃等等。其实,俄罗斯还有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蓝花瓷。与中国丰富多彩、做工精细的瓷器工艺不同,俄罗斯的蓝花瓷工艺简单质朴,白底蓝花、形态各异的瓷器充满着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俄罗斯瓷器的一大品牌
格热利是俄罗斯蓝花瓷的故乡,有“俄罗斯蓝”的美誉,它位于莫斯科郊外40公里,本报记者曾对其进行多次探访。格热利人口不多,村民的房舍和院落都非常的漂亮,各种果树随处可见,道路两旁都是卖蓝花瓷器和水果、蔬菜、野花的小摊。不难看出,这里的居民都生活得既悠闲又比较殷实。
第一次到格热利采访时,记者还真有点摸不着北。先是走了许多弯路,东问问,西打听,最后好不容易见到了蓝花瓷故乡的路牌——格热利。结果,下车一问,这里并不生产蓝花瓷。一位坐在村头树荫下的老大妈笑眯眯地对记者说,格热利村不生产蓝花瓷,这里仅仅是蓝花瓷的交易中心。老大妈以为记者是来买瓷器的,她还非常热心地说:孩子,你来晚了,村里的集市已经结束了。
记者从老大妈那里了解到,真正生产蓝花瓷的是另外几个村——列奇齐、图雷吉诺和佩罗瓦。虽然这些村落的行政地名各不相同,但生产出来的蓝花瓷都叫“格热利”。原来,“格热利”一词不仅是地名,它同时还是俄罗斯瓷器的一大品牌。
找不到两件一样的作品
在列奇齐村,记者叩开一家生产瓷器的私人作坊。主人名叫谢尔盖·马蒙托夫,他与妻子加林娜一起经营着蓝花瓷的生产,他们对远道而来的中国朋友异常热情。马蒙托夫说,村里许多家庭都做瓷器,瓷器工人大多是附近的村民,手艺则是*师傅一代代传下来的。由于数百年的开采,格热利地区的粘土资源早已耗尽,现在全*从德国和乌克兰进口粘土。
马蒙托夫的家非常漂亮,一幢两层的红色小洋楼,两间不大的简易作坊和一个修剪整齐、瓜果坠地的大花园。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它看上去更像是有钱人在农村盖的乡间别墅。马蒙托夫非常自豪地说,太太加林娜拥有高等学历,毕业于师范学院数学系,曾在中学教数学。不过,学校的工资实在太低,现在加林娜已经辞职回家,帮着丈夫照料瓷器生意。
马蒙托夫家的作坊不大,瓷器工人只有5名。在一个20平方米的工作间里,两名美丽的姑娘正在往瓷胚上绘图案。瓷工奥莉加告诉记者,蓝花瓷器上绘制的颜色其实是灰色,而不是蓝色。瓷胚在1300摄氏度的高温下烧制时,绘制的颜色由灰变蓝。
记者发现,格热利瓷器的特点是手工制作。而且,艺人在制作过程中随心所欲,尽情发挥。同一题材的瓷器作品,无论是形态、图案还是色彩,表达起来均不相同。因此,在格热利你绝对找不到两件一模一样的作品。你会看到,每一件瓷器的底部除了印有“格热利”品牌字样外,还有各自作坊的商号和作者的亲笔签名。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特点,格热利的瓷器不仅具有实用性、观赏性,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加林娜说,德国人非常喜欢格热利瓷器,他们经常把格热利蓝花瓷作为礼品或收藏品带到国外。
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格热利的瓷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早在17世纪格热利就发现了品质优良的粘土,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于1663年颁布法令——格热利向皇室进贡粘土。
有趣的是,当时格热利的粘土并非用来制作餐具或工艺品,而是药房里的药罐和炼金术罐的制作材料。直到1804年,佩罗瓦村才出现第一家真正的瓷器工厂——“帕维尔·库利科夫”工厂。当时的瓷器工艺受到厂方的严格保密,只有该厂创始人库利科夫本人知道烧制瓷器的秘方。相传,村民赫拉普诺夫和古夏特尼科夫偷偷潜入厂房,盗取了陶土配方。从那之后,民间瓷艺迅速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