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我相信IT能改变人生,所以去应聘了自己Internet的第一份工作。
4年后,领导让我本着以储备人才为目的,节约成本为宗旨招聘几位适合公司发展的员工。
又一个女学生走进会议室来面试。其他的问答都很顺利,最后又是谈到薪水的问题。我问她,你希望的薪水标准是多少?
女学生抬起眼看看我,揣测着我的表情轻声说:一千……二字的声音还没有发出来,就赶紧改口,一千元吧。手里的笔和笔帽不断打开、关上。
我的思想有些走神,同样是Internet,在泡沫的年代一个编辑或美工的薪水完全可以月供自己理想位置的房子。而现在,看着眼前这位刚刚获得全年奖学金并且具有外语6级,计算机2级、还有着抗击非典荣誉的女大学生,我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有些恐慌,原因并不是她只要求的1000元工资,而是人力资源部告诉我,还有很多也是这个标准,甚至条件还好,工资还低,问是否考虑进行几轮筛选……
可能是觉得我没有回答她的这段时间有点长,对面的女学生小心翼翼地问道:还高么?要不然,八……
不高,基本正常吧。我赶紧打断她极其轻微的话语,不忍再损害她那仅有的一丁点自信。
我很清楚被应聘的都希望自己的工资越高越好,无论是大学生还是IT圈想跳槽的兄弟姐妹,不过现在的形式不比当年,不信您去村里转一圈,800块钱一个月的大学生多的数不胜数。甚至好多人还都梦想成为第二个柳传志。
反过来说,招聘的都想节越成本无论招聘职位是总经理助理还是每天ctrl C+ctrl V的编辑,能不能跟人家谈条件,要看你的能耐……想跳槽后工资DOUBLE?先看看现在的形式。
翻着手里的一份又一份简历,我很难抉择,当时似乎觉得那些有着远大报复的年轻人都被埋没在人才市场里。我相信在联想的办公大楼里比杨元庆有能力、有学识的兄弟姐妹大有人在,我更相信如果自己如果出生在80年代,那要想成功,付出必须要比4年前多上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现在的我虽然很庆幸自己并不向他们那样生不逢时,但还是感到了那种彻骨的寒冷。
从会议室出来,女孩告诉我,她一定会努力,此时的我,又是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