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秋收起义爆发后,当年9月10日,工农革命军第二团800多人在安源起义,向萍乡方向推进。先攻萍乡县城未克。12日进攻醴陵城,在醴陵农民武装的配合下,经过激烈的战斗,攻占了醴陵县城,救出被关押的革命同志和群众300多人。13日,成立了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醴陵分会,并发出通告:一切权力归革命委员会,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没收地主土地。工农革命军打开盐仓、粮仓,把食盐和粮食分给贫苦群众,醴陵城内一片欢腾,革命人民扬眉吐气。
8月12日,醴陵市板杉乡流碧桥村。烈日下,一幢幢崭新的农家小楼房在阳光下分外惹眼,脚下,20余公里平坦的水泥路通到每户人家家门口,好一个富裕的小山村!谈起村里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村支书邹抗战告诉记者:“是新型劳务经济旺了我们村!”。
在醴陵,“新型劳务经济”的内涵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依托产业转移、就地转移、精心培训后转移”。
依托产业转移。陶瓷、花炮是醴陵市两大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的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2002年来,醴陵市相继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扶持办法和措施,出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安置、土地使用、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清理和取消限制农民进城的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逐步实现了劳动者平等就业。
加快城镇化进程,将城镇打造成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实现就地转移。近年来,醴陵市在城镇化建设中,重点加大了产业基地建设,目前,醴陵市陶瓷科技工业园已经吸引了21家企业进驻,到2010年,可安置农村劳动力3万余人。同时,醴陵市集中力量,重点建设白兔潭等4个中心集镇的建设,其中,白兔潭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吸纳了近万名农村劳动力进镇就业。此外,醴陵市还建起了陶瓷花炮、汽车摩托车、建材等专业市场,吸引了5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最近,醴陵市嘉树乡一批农村青年赶赴千里之外的浙江台州市务工,令他们惊喜的是,因为手里有汽车修理等证书,台州这家企业给他们开出了2500元的高水准工资。醴陵市把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放到突出位置,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先拿证、后就业”的理念,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受训农民结业后就能直接就业,就业后能拿上较高的工资。2003年以来,共举办就业培训班156期,免费培训5万余人。
新型劳务经济旺了醴陵、富了老百姓,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工资性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6年醴陵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2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
“老区人民曾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必须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早日让老区人民都过上美满幸福的好日子”。醴陵市委书记谢清纯深感责任在肩。
“湘赣边界行”媒体互动摘要
●湖南卫视13日播出内容:聚焦革命老区平江,从一根大葱改变一个农户的命运说起,看平江工业经济的崛起。
●湖南经视13日播出内容:1.追访茶陵首个中国红色政权诞生始末;2.茶陵做足水文章水电建成经济引擎;3.交通大发展老区在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