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三大细节
一、选址要注意的细节:对于开店来说,地点为王。好的位置有很多共性,如人口流动性大,闹市区域繁华地段,交通方便等,所以选择好位置必须具备以下7个条件:1.人潮流量:平常、假日及日、夜来往人次比例。2.车潮流量:汽车、摩托车往来流量。3.交通枢纽:目前及未来可能增减的运输工具。4.马路宽窄、大小:单行道、双向道与停车问题。5.区域特征:商圈情况、竞争店、互补店、金融机构及文教、休闲设施等。6.人口勘察:该区人口数量、男女老少比例、消费习惯等。7.商圈勘察:主要及次要商圈范围、租金、价位。
二、字号命名的细节:字号命名和所处环境、客户成份、文化经济氛围、地方习俗等关系很大,如南方名号“客家王”若在北方未必能叫响。通常,店名要避免用生僻字,要做到通俗、易记、明晰、顺应客户心理,念起来朗朗上口便可。
三、日常经营模式的细节:经营小店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因此,特色和亲情是经营小店的两大绝招。尽管有大卖尝超市“抢、逼、围”,许多的杂贷店还是能守住一方“阵地”。小店自有小店的优势,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小店自然能开得好、开得久。
一般情况下,按照地点位置,小店可粗略分为两种,一种开在人来人往的闹市口,一种开在居民社区。前者因为和大店做邻,商品特色显得更为重要,应该找大店所没有的东西来做。经营这样的小店,一定要做市场细分,做专做深做透。开在闹市的小店,不妨经营能迎合年轻人品味的商品,因为年轻人是最喜欢逛街的。相反,经营老年人用品的小店应开在居民小区里,那是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就近购买当然受他们欢迎。而开在居民小区里的小店,做的是周围居民的生意,除了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外,关键是要以人情来“抓”老顾客,有时候不妨实施“小恩小惠”的亲情模式。
案例分析
我的五次创业经历
丁一是上海鑫茂置业董事长,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CEO班十一期学员。他曾先后五次从零开始创业。
第一次创业,我选择的是开服装店。当时,我刚从学校毕业,为了节省房租,我改造了我们家乡桥下一个废弃的厕所作为店铺;为了使自己经营的服装能赶上时尚潮流,我就去上海进货,每次都是当天来回。两年期间,无论是繁华的南京路还是迷人的外滩,我一次也没有去过。就这样,我有了8000元的积蓄。
几年后,我看到一所大学附近的舞厅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便与对方签订了承包一年的协议,把它盘了下来。为了吸引更多顾客,我采劝教授免费、学生半价”的策略,可是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舞厅的主要客户就是这两类人。这么一来,不到三个月舞厅就开始亏损,原本想大干一场的我,没想到把自己做服装赚的钱也全部赔了进去。
这次打击把我又推回到原来的起点。不久后,我用当时仅有的400多块买了一辆旧自行车和两只箩筐,开始贩卖葡萄。1988年,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我邂逅了我国台湾省特殊金属网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和他交谈后,我拿到了该公司产品在大陆的销售总代理权,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
做了6年后,我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60万元,在上海郊区第四次创业———成立上海宏鑫金属工业有限公司,生产金属制品。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多次被退货,3年后被迫停产关门。反反复复,我就一个感觉:创业之路何其艰难!
尽管如此,每一次的惨败都没有让我丧失信心。1999年初,我想方设法筹资400多万元,进军房地产,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进行了第五次创业。
在很多人看来,我就像一个“疯子”,屡战屡败,可屡败屡战。但是在我看来,每一次失败都代表自己离更大的成功更近一步,更了解了市场,也更坚信了这一点:吸取教训,失败了从头再来,才是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