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期最短、投资最少、质量最优”是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要素,也就是所说的“三线”;在“三线”上找出管理中最薄弱的九个环节,也就是所说的“九点”,统称“三线九点”。
1 第一条线
加强工程用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的招标和报审管理、隐蔽工程管理及工程变更管理,努力提高工程质量。
(1)第一点,加强工程用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的招标和报审管理,确保工程用料的质量合格率。要提高工程用料的质量,严抓招标采购和进场报审是至关重要的。招标采购(原则上杜绝议标),首先要考察、优选供货厂商,尽量避免对经销商采购。根据设计方案认真进行技术和商务谈判,努力达成“质优、方便”与“价廉”的共赢,确保工程用料技术的先进性、造价的合理性、售后服务的可靠性。进场报审要求承包单位在工程用料进入施工场地前,必须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同时附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以及由承包单位按规定要求进行的检验或实验报告,经监理和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审查重点是资料的齐全和真实性、抽样检查的科学性、实物和资料的统一性。
(2)第二点,加强隐蔽工程管理,减少质量隐患。隐蔽工程是指将被其后工程施工所隐蔽的分项、分部工程,隐蔽工程验收就是在隐蔽前所进行的检查验收,它是对一些已完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检查。由于检查对象将要被其他工程覆盖,给以后的检查整改造成障碍,故隐蔽工程管理成为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根据隐蔽工程的特点,采取了专人负责、全面检查、抽点详查、重点见证和逐环交接的管理方法。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按有关技术规程、规范、施工图纸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报验申请表》,附上相应的工程检查证及有关材料证明等,报送监理及有关部门。经监理等有关部门检查合格签字确认后,准予施工单位隐蔽、覆盖,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如果检查不合格,将签发《不合格项目通知书》,指令施工单位整改、复查,严禁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对重点隐蔽工程的施工或隐蔽过程派专人进行现场见证,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减少了工程质量隐患。
(3)第三点,加强工程变更管理,确保每一次质量决策的正确性。一次工程变更就相当于施工过程中的一次质量决策,所以,加强工程变更管理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前期勘察设计的原因及外界自然条件的变化,或由于未探明的地下障碍物、管线、文物、地质条件不符等,均会涉及到工程变更。遇到这种情况,提出方要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进行报批,务必作到先批准,后施工。工程变更的报批要资料齐全、原因清楚、内容详尽,效益分析要客观具体。审批部门要谨慎行事,除非原设计不能保证质量要求,或确有错误,以及无法施工或非改不可之外,都要将变更后所产生的效益(质量、工期、造价)与可能引起的损失权衡轻重后再做决定,从而确保每一次变更决策的正确性。
2 第二条线
加强工程例会管理、工程信息管理和工期考核管理,努力加快施工进度。项目管理的目的是用最少的投资、最优的质量、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益。建设单位期望工程尽早竣工投产见效益,施工单位希望项目能尽早交工结算获利润。进度的快慢、工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获利周期。所以,努力缩短工期是国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的目的。
1)第四点,通过加强工程例会管理,互相沟通,减少分歧,协调关系,解决问题。开工前,组织召开开工前准备工作协调会,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项目建设和有关部门之间可能发生的关系进行说明,就有关事项进行约定并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工作计划,形成纪要统一印发,从而使有关部门之间能互相谅解、紧密协作,按约定和计划行事,尽快完成开工前准备工作,为项目的顺利施工奠定基础。施工中,定期召开协调会或工地例会,遇到问题,大家能互相沟通,群策群力,公开辩论,集中会诊,按事先约定行事,使问题能很快得到解决,可大大减少施工中的推委扯皮现象,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