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和贡献积累
对于职业生涯发展中体现一个人价值的除了个人的工作能力外,还有个人对单位和社会的贡献。一个人自身能力具备后,还需要对工作的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另外更重要的是把握住每次机会取得成功和创造业绩,所以贡献G=环境适应(系数β)X能力(N)X机遇(E)。
毛泽东同志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我理解就是指一个高尚的人需要通过做贡献证明自身的价值。有些人把为单位、为社会做贡献作为谋生迫不得已,因此每做一件事就一定要立即取得相应的回报,如果回报比心里预期的高就觉得占了便宜,否则就认为吃亏了心里不愉快,下次我少干点活攒回来,或者通过某些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一些利益,以求得到内心的满足。另有一些人对待人生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珍惜每次做贡献的机会,不太计较当次或短期的回报,从不埋怨回报太少,真心将做贡献视作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有了积极的态度,一个人就比较容易适应工作环境,个人的能力也能有效的发挥,工作中的每次机遇也能较好把握住。
一个人对单位的贡献大多数是隐含,不可能做到每件事都可以用金钱衡量,也不可能每件事都有回报,因此就必然会产生个人对单位贡献积累的情况。许多单位搞年功工资就是承认个人在单位工作期间平时对单位贡献的积累,而且个人一旦调离原单位,这部分积累通常会全部“清零”。贡献的积累不但可以提高年功工资,更重要是体现在工作职务的升迁上。外来干部由于没有本单位的贡献积累,所以把这部分人称为“空降”干部,本单位内在干部提升中除了考虑能力的差别外,往往还需要论资排辈和讲贡献。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认为一个人对单位和社会的贡献对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贡献越大职业生涯发展速度越快,成功的概率也越大。如何能比别人创造更多的贡献显然成了问题的关鍵,根据前面给出的关系式:G=环境适应(系数β)X能力(N)X机遇(E),我们下面要讨论环境适应系数(β)和机遇(E)。当代任何人均在某种社会环境中生活和工作,而讨论工作的环境适应程度主要是讲对于工作制度、企业文化和人际关系的适应程度。
例如:某些大学毕业生从四年大学生活的环境中出来,进入到一个企业他对企业工作制度、企业文化和人际关系都完全不熟悉,适应程度很差,更严重的是时常在开始阶段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这时的贡献必然较少,一部分人开始对环境产生厌烦情绪,为自已寻找许多借口争取尽早离开换个环境;也有一部分人虽然也有厌烦情绪,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暂时不能离开,在继续工作中逐步适应了环境,心态也逐步稳定下来,通过单位和社会的贡献自己也开始踏上了职业生涯发展之路。所以就普通人而言,只有个人去适应环境,不可能让环境适应个人,主动适应环境是职业生涯发展重要环节之一。
又例如:一个学通信专业的大专生,毕业后来到中海电信某单位从事有线通信工作,由于业务规模小几年来业务知识和能力都提高不快。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海集团部分船舶需要安装船舶局域网,公司安排分改行从事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维修,他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不但发挥自身计算机基础较好的优势做好船舶局域网安装工程,还抓紧时间学习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维修,仅半年多的时间就掌握了船舶通导设备的基本维修技能。他在工作中珍惜每次上船工作机会,为了抢时间大多数工作时间都在晚上,有时一工作就近十个小时,直到船舶要离港才下船,他所到过的船上的船长和其分船员都十分佩服他的工作精神。每当领导表扬他时,他都会说:感谢领导给他这样的工作机会。
再例如:某大学研究生留校做讲师,20世纪90年代初到广州找工作进入到一家外资企业,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后担任部门经理。他不断地在市场中寻找机会,工程无论大小都不放弃,96年广州某大厦综合布工程在方案已全部确定的情况,他仍然主动上门耐心地介绍本公司产品的特点,最后用户采用其公司部分的产品和技术。虽然在数百万的工程中只占了10%左右,但通过此次接触在此后工程业务合作中,此人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后来自己创办一个网络公司。这个事例告诉人们把握每次机遇的重要性,无论这个机遇大还是小。许多人看不起日常中平凡小事,遇到工作中的困难绕道走,投机取巧,或是工作中心里始终不愉快,时常抱怨怀才不遇。实际上这是一次一次自我放弃了成功的机会,当有一天重要的机会(决定一生命运的机会)到来时知识和能力都没有准备好,自然不会取得成功。
实际生活中一个人只要把贡献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你会感觉到周围人都在帮你,对环境的好坏也不会有太多抱怨,而且把所有的工作都当作职业生涯发展的机遇,努力把握好每一次机遇,不断积累对单位和社会的贡献。反之如果把索取作为唯一人生目标,你会感觉到周围的人都在与你进行争夺利益,每天都在抱怨环境和运气,工作挑来挑去样样觉得不合算,较长时间内对于单位和社会的贡献很少,有时甚至是负数,其结果多数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停止不前。
财富和财富积累
普通人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努力,产生了工作能力的积累和贡献的积累,这些积累在一定条件下会转换为物质财富、社会地位(职务),因此就出现了第三类积累——财富的积累。
市场经济社会中需要通过自身劳动创造财富的人,必然要经历能力积累和贡献积累的两个阶段,这就好比种田要播种、要耕作,盖房子要打地基、要起墙一样,一般情况下个人的财富状况反映了一个人能力积累和贡献积累的综合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公平的社会原则,个人所积累的财富才能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
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各单位的分配制度差异很大,因此在能力和贡献水平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在较短时间段中考查,往往个人间所获得财富差距会很大。但在20至30年的跨度中去考查,绝大多数人通过劳动获得的财富与其所具有的能力和做出的贡献是相称的,这是由社会的公平原则所决定的。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或是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往往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其进行纠正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