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营救卢植,是对卢植没有感情吗?卢植是刘备往日的恩师,从刘备积极投奔并欲相助卢植的心理来看,往日的师徒之谊应该是深厚的,并且在见面之后,卢植积极的帮助刘备,补充了他的实力,并让他充当与同僚之间的联络使者,使其能在社交舞台上得到展现的机会。从“玄德大惊,滚鞍下马,问其缘故。”的惶恐和震动来看,刘备与卢植的交往早已超越了昔日的师徒之谊,而把卢植作为自己事业前进中依靠的重要力量,刘备的惶恐可能如一个见到大树将倾倒的猢狲。但是刘备作为一个刚从社会底层模爬出来草根英雄,不得不惘顾规则而生存,他不能像梁山好汉一样砸了囚车,去占山为王。他一直渴望在主流社会中扬名立腕。感情屈服于理智:“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这句话看似说给张飞听的,实际上是对卢植的一种劝慰,表达了自己的一种微妙的立场。“朝廷自有公论”说明现在卢植的遭遇是不公正的,“汝岂可造次”——现在武力营救卢植,虽然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属于破坏国家司法制度,不仅自己违法,卢植都可能回引火上身。
军士们护卫着卢植的囚车远去了,关羽看出了刘备的心迹:“卢植落难,别人领兵,我们去了无所依靠,不如先回涿郡。” 在回家的路上,刘备三人救了被黄巾杀败的董卓。如果说先前刘备接触的都是主流社会的正派人物,那么董卓这个军棍则凭籍自命不凡的地位上的优越给了刘备第一记闷棍,“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即使是董卓的救命恩人,也因为没有优越的地位而被歧视,出道以来没有在战场上逊色半分的刘备被这个不按常人逻辑行事的流氓郁闷个半死——张飞实在受不了这口气,便提刀要去杀董卓。被刘备和关羽挡住了“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刘备和关羽又岂能不怨恨董卓,不过兄弟三人起事正是以安定国家的名义,怎么能在事业小有成就的时候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呢?此时保护董卓性命的不是那骁勇的吕布而是朝廷命官那张皮,看看你我,不也是这样那样的符号和名义承载体吗?**学校的毕业生、**企业的高管、**十佳甚至**人的亲戚等等。现在的社会人的交往和流动的范围已经使偌大的地球都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与你匆匆擦肩而过,有怎么有时间和机缘去品位你最真的一抹本色?所以除去上天给你打造的名片—外貌,去端详和估量你承载的名义和符号不失为一个可以经济的且可以理解的选择。
刘、关、张三人商议之后去投奔了朱隽,果然跟了一个好领导,三人充分发挥了才干,连打了几个胜仗,击破了黄巾,随同朱隽班师回京,眼见领导和战友都有了封赏,三人听候日久不见音信,难免有点郁闷,上街闲逛之时,刘备估计自己遇见了一个正直官员张钧,便陈述自己的功绩,张十分惊讶,便告诉皇帝,以前黄巾四起都是您身边的宦官作乱,买官卖官,赏罚不明,您应该立即铲除宦乱,将他们的头悬在南门,然后在诏告天下,重赏有功之臣,但丝毫没点名提起刘备。给领导身边的一群人说坏话能有什么好果子吃,结果十常侍在皇上面前倒打一耙,重口铄金:“张钧他欺骗皇上您”。
结果张钧给武士驱逐出宫去,张钧的确是个正直的好官员,倾听民声,斗胆直呈。但是张就错在太不讲究策略,正义是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是在具体到微观问题上,逻辑、道德是很难对抗私人感情的,皇上很小就被这群宦官包围着,这个是他打弹弓的启蒙老师,那个给他抓过蝈蝈,那个在他生病的时候忙前忙后、殚精竭虑。何况他还对抗的是一个团体,以寡击众,以疏抗亲,而且还想来个一步到位——要皇上把这些启蒙老师和家庭医生砍了还把头挂在城门上,结果自然是好虎不敌群狼。在对付完张后。宦官在处理后续事宜中有表现了高超的情商,没那个天分能伺候天底下最刁难和最强势的客户——皇上,还能把皇上哄的团团转?宦官们的行为艺术和情商恐怕值得今天的很多客户经理好好琢磨。十常侍一起商议,除了要算计我们,张钧就是要重赏有功之臣,肯定是击破黄巾的人没得到奖赏,所以有些怨言,先给他们顶个小乌纱帽让他们安静下,以后再理会不迟。在张钧没有透露上奏十常侍的诱因的时候,十常侍却准确的判别到事情的起因,不得不佩服这些宦官在人情练达这篇文章上是丹青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