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陶——王修功胡小军现代陶艺展”于上海美术馆开幕,共展出陶艺家王修功近年创作的圆盘系列作品50件、胡小军陶艺作品80件及彩墨绘画作品数幅。两位艺术家一位是来自台湾、年近八旬,弃画笔从陶五十载,擅长陶瓷釉彩;一位是来自杭州、年届四十,学陶做陶二十载,长于材料创新和陶艺绘画的结合,而他们的共同之处则都是从传统中创新。
传统艺术展现现代语言
王修功的作品打破传统陶瓷风格与技术,创作出媲美抽象绘画风格、带有浓厚中国水墨山水画韵味的多彩釉,本次展出以大型圆盘为主,创作手法也有了转变,展现出不同的风格。早在三十多年前,王修功就主张陶瓷本身有其独特语言,他对无光、有光的青瓷、釉里红等诸色釉,下过苦功,才成功研制出多彩釉。
而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胡小军,他的作品开创了当代陶艺新的创作路径方向。对传统审美价值观的认同,构成他艺术创作最基本的取向。他研究宋元时期文人的绘画和官窑、龙泉窑的“文墨”和“文化性”,力求作品有“书卷气”,塑造新的“诗、书、画合一”的当代陶瓷艺术风格。
景德镇陶瓷需要突破
说到中国陶艺,“景德镇”成为不可回避的字眼。耄耋之年的王修功,独身一人从台湾悄悄来到景德镇,就地取材,创作了此次展览中的这些作品。为何同样是景德镇的材料,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作品,这对很多艺术家而言犹如当头一棒———景德镇不缺材料和技术,缺的就是创意和“审美”。王修功直言:“很早以前,我已经说过,景德镇是一代不如一代。”
“景德镇的那种地摊大展销将自己的品牌都做坍了。”上海汉光陶艺的李游宇指出,“我们需要的是个性和研究。”目前,从景德镇出来的陶瓷走的都是传统的路子,似乎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但是,陶艺家柯和根则指出,仅仅是中国文化的表面延续,是毫无益处的,“吸收文化,却只是皮毛的移植。就陶艺而陶艺是没有发展的,它需要游走各种艺术的边缘成为支撑,研究古代陶艺历史,寻找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