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实战
说到可乐,首先从大脑里蹦出来的两个品牌就是“百事可乐 ”和“可口可乐”。从我个人来说,我更喜欢可口可乐。在用餐时,旅途中,超市里面,只要购买可乐,我都会选择可口可乐,你要问我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因为我喜欢她的“味道”-没有百事这么甜,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感觉和偏好。
在选择可乐的时候,“味道”是不是真的起着决定性作用,还是有其他的原因?说到这里,我要讲述一个经典的营销故事,就是关于百事和可口可乐的,名叫[百事挑战]。1972年,在北美洲软饮料调查中显示只喝可口可乐的人占18%,只喝百事的人占4%,但到了80年代初期,比例变了,可口可乐占12%,百事占11%。于是,百事公司做了一个测试,名叫百事挑战。挑战是以一种口味测试的形式进行的,在卖场,购物中心和其他公共场所,百事工作人员搭了一张桌子,摆好两个没有标签的杯子,一杯装的是百事,一杯装的可口可乐。购物者被邀请尝试两杯可乐。然后选择喜欢哪一杯。接着,工作人员会告诉你哪杯是百事哪杯是可口可乐,这样杯测试者就可以知道他们更喜欢哪个。结果,57%的人选百事,43%选可口可乐。盲测的结果百事的味道比可口可乐好,但为什么选择可口可乐的人还是多过选择百事的人呢?
20年后,神经学家(neuroscientist)Read Montague仍然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人们更喜欢百事的口味,那为何百事在市场并不占主导地位。因此,在03年夏天,Montague进行了一个神经学的[百事挑战],他运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MRI,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机器观察大脑的活动,追踪血液在大脑各个部位的流向。在味道盲测时,一半人的大脑血液流向表明更喜欢百事。但当明测(告诉味道测试者哪杯是可口可乐哪杯是百事)时,四分之三的人大脑血液流向表明更喜欢可口可乐,可口可乐这四个字令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区域(大脑控制高等思维的部分)的神经元产生极活跃的情形。由此可见,味道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是神经对某个品牌的反应程度,当听到或看到可口可乐的品牌时,大脑正通过广告回忆起品牌形象和概念,而这时品牌的影响就超越了产品实际的品质。根据这一试验,Montague在04年10发表他的观点,神经营销学(Neuromarketing)便正式诞生。
我也曾对我的学生做了相类似的简单版百事挑战,他们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荷兰,法国,澳大利亚,有本科生、研究生、在职人员,年龄从20到40岁。我要求他们做两次对百事与可口可乐的口味测试:一次盲测,一次明测。与核磁共振测试的结果相同,四分之一到一半学生的回答是矛盾的,两次选择都不同。
上述几种百事挑战均说明,人在知道与不知道品牌的两种情况下,对同一种产品,所做出的感性反应截然不同。那么又是什么因素在决定感性反应呢?从感官输入到感性反应这个过程中,大脑到底是如何运作的,这应该是营销人员最想知道的答案。
神经营销学 (Neuromarketing)
什么是神经营销学-神经营销学运用神经学方法来确定消费者选择背后的推动力。运用核磁共振造影,研究者画出了被测试者的脑部图,来揭示他们是如何对特别的广告或者物品产生反应的。这一信息可以被用来作为新广告战役与品牌推广的基础。神经营销学围绕着一个观点,就是消费者选择何种产品与品牌几乎完全是潜意识的。
如何测试-这种方法使用起来很简单。根据客户想了解产品或广告中的信息开发出一个测试,运用五感中的任一感觉来确定这个信息。作为被测试者会接受特别的刺激测试,大脑由核磁共振造影来监视。由该机器绘制出的图形可以说明大脑的活动情况,然后,研究学者会破解这些脑部图形,来确定被测试者是否喜欢他(她)所正在进行的体验,以及到何种程度。 神经营销学的从业者们宣称这一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更有效,因为它所提供的信息最真实,没有买家的个人偏好。
传统测试方法-传统的方法是通过访问,调查,焦点小组或者是观察,来了解客户的情感喜好,但所有这些方法都是试图通过客户外在的表达来探究其内心感受,弊端就是,如果消费者不说出、说不出或是不肯定自己真实的感受与真正的喜好,那么这些方法很容易出现误差,出现错误的结果。 情形就像你去问一个女生对另一位男生的看法,她口里说的跟心里想的可能是不一样的,这中间有可能是故意,也有可能是不自觉,更有可能是她也不知道她自己真正的想法。相对来说,通过运用神经学技术,例如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专门研究大脑如何产生情感反应与购买决策的神经营销学,应该是更理想的解决方案吧。
神经营销学的前景-但核磁共振造影的租金是1000美元每小时,一个包括至少12个被测试者的测试需要5万美元,除通用汽车与可口可乐等巨头,其他公司都不容易负担。还有另一阻碍,就是测试往往需要被安排在非自然环境下进行扫描,这也影响了测试结果。此外,除了少数的直接反应,如看电视广告,或对新产品的反应,很难大范围的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来测试整个体验过程,比如在零售现场或在线购物就很难装配有关仪器去进行测试。当然,有一天神经营销学可能会克服这些障碍(昂贵、非自然环境与完整体验过程),但至少不是现在。
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MRI,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机器。(经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fMRI研究中心教授和主管Joy Hirsch博士特许使用, www fmri org)
百事挑战与新可口可乐
回到之前提到的百事挑战,为什么在知道品牌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可口可乐?因为可口可乐在历史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更多的人心理上就接受了可口可乐,同时他们也对在盲测中选择了百事感到惊讶,也改变了他们对自己更喜欢哪种产品的看法。百事把这一测试过程搬上银幕,做成了让人难以忘记的电视广告。
百事的主动进攻让可口可乐的高层引起了重视,终于在80年代,为对抗百事的挑战,可口可乐研发改良口味的“新可口可乐”(New Coke)。在北美地区对几十万名消费者进行了口味测试、焦点小组及客户调查,并得到非常正面的反应(盲测领先百事6~8%),可口可乐管理层信心十足推出新可口可乐。但不到几个月,新可口可乐以失败告终,可口可乐的拥护者强烈要求恢复他们心目中的老牌可口可乐。这一案例又一次证明了品牌的效应远远超过味道本身。
上述几种百事挑战均说明,人在知道与不知道品牌的两种情况下,对同一种产品,所做出的感性反应截然不同。什么因素决定感性反应,从感官输入到感性反应这个过程中,到底是如何运作?这是营销人员最想知道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