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灰是景德镇的一种传统制釉原料,系由青白石和凤尾草制炼,用水淘细而成。按瓷器的类别,以定所用釉灰的量,并把调好的浆盛在缸里,用弯曲木棍横穿小铁锅的两耳,做成渗倒釉灰的标准工具,称为盆。十盆细泥,一盆灰,称为上等釉。七、八盆泥,二、三盆灰称为中等釉。泥、灰各半或灰较多,称为下等釉。
所谓十盆泥、一盆灰即指十盆釉果浆和同稠度的一盆釉灰混合的釉料浆。清代初期,景德镇习惯称上等瓷器的釉为12盆,即釉果浆12盆和同稠度的釉灰浆1盆,含釉灰约7.7%,合Ca06%左右,中等瓷器的釉为8盆,即釉果浆8盆和同稠度的釉灰浆1盆,含釉灰约11%,含CaO8.5%;粗瓷为4盆,即釉果浆4盆和同稠度的釉灰浆1盆,含釉灰约20%,含CaO15.4%左右。
青白石就是石灰石,因灰色的石灰石中间或含有脉状的纯白的方解石而得名,凤尾草即蕨兰草,景德镇习惯称之为狼萁草。灰中含有少许磷酸钙,可使釉面趋柔。还含有钾、镁、锌、锰等微量元素,随其根、枝。叶的不同部位而异。
制备方法是:将石灰石和凤尾草相间地一层一层堆放起来煅烧,煅烧温度为850~1100℃。停火冷却后放置窑中进行湿式陈腐三个月,为了加速沤、细菌、松解和陈腐等作用,可以洒入适量的尿液,经过这样处理的釉灰,其悬浮性和稳定性均得到显著提高、陈腐后的釉灰置于地面自然干燥,研磨、淘洗备用,这样得到的釉灰叫头灰。淘洗后的残渣经过一段时间的陈腐,再进行粉碎和精细淘洗所取得的釉灰称为二次釉灰或简称为二灰。
“釉无灰不成”。釉灰在中国陶瓷的发明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日本著名陶瓷科学家加藤悦三先生曾说过;“高温釉就是从中国开始使用釉灰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