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系列”工艺瓷,是德化晖德陶瓷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产品,深受欧美人喜爱,每年有700多种产品漂洋过海。但有个别业务员私自携带产品资料转厂生产,以低价骗取外商订单。这家公司发现后,立即将印有福建省版权局公章的产品版权登记复印件寄给外商。外商见该产品已申请版权保护,便与晖德公司继续履行原价格合同。
在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的福建省德化县,通过对陶瓷创新工艺实行版权保护,遏制了企业间互相仿冒、压价的恶性竞争行为,使一度陷入困境的德化陶瓷业重现生机。
陶瓷企业相互仿制、竞相压价,每件产品的利润低到只能以厘计
早在唐代,福建德化的陶瓷制作便已初具规模。宋元时期,德化陶瓷成为泉州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德化现代陶瓷业的高速成长期。他们根据西方国家市场需求,把西洋工艺瓷作为主导产品,为陶瓷业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2001年,德化陶瓷业产值达38亿元,去年更达45亿元,陶瓷业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4%。全县陶瓷企业发展到1100多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
但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当地陶瓷业:企业间相互仿制、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的行为相伴而来,且屡禁不止。
由于担心产品被仿制,一些企业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产品开发,已开发的新产品也不敢大张旗鼓地推向市场;由于竞相压价,一段时间,每件产品的利润低到只能以厘计,甚至低于成本;由于恶性竞争,企业间各种纠纷不断,一些外商乘机从中渔利,企业对政府的管理能力也颇多微词。
版权保护,保护了企业的创新热情和投资意愿。德化陶瓷业重现活力
工艺瓷的生命在于设计和创新。如果不能规范市场行为,不能建立产品的创新保护机制,繁荣可能毁于一旦。
德化县委、县政府先后尝试过用行政干预和行业自律等方法,但未能从根本上遏制恶性竞争行为的发生;他们也尝试通过专利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来制止侵权行为,但由于工艺瓷外观设计变化迅速,专利申报周期相对较长,专利法难解燃眉之急,收效甚微。
在福建省版权局的支持帮助下,德化县找到了依靠《著作权法》对陶瓷创新工艺实行版权保护的路子。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福建省版权局为德化有关部门及企业开办了多期《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以增强企业家法律意识和依法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积极帮助德化开展产品版权登记工作。德化县陶瓷企业服务中心先后为近1000件创新产品免费办理了版权登记。
2002年,飞达陶瓷有限公司的一件创新产品被中间商以低价私自转让给另一厂家生产。德化县有关部门协同福建省版权局进行了现场取证,经与侵权厂家协调,侵权厂家承认错误,并赔偿了飞达公司的损失,使飞达公司原有的外贸合同得以继续履行。
自从开展版权保护工作以来,德化县共处理了13起侵权案件,涉及侵权标的1500多万元。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打击盗版,德化县一年至少可减少实际损失1亿—2亿元。德化县人民政府助理调研员黄建发告诉记者,通过开展版权保护工作,企业家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企业的创新热情和投资意愿高涨。如今,德化县每天有200多种创新产品问世,企业开发出的新产品也都及时送到陶瓷企业服务中心进行版权登记。
过去,由于担心被人仿制,工艺师连自己的作品也不敢公开发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阳春三月,年轻的陶瓷雕塑家柯宏荣、陈桂玉夫妇捧着刚刚出版的《柯宏荣陈桂玉瓷雕作品集》喜滋滋地说:“终于出版了。”这本印制精美的作品集,收集了夫妇俩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创作的100多件瓷雕作品。所有作品都进行了版权登记。
柯宏荣、陈桂玉夫妇的作品很有创意。屈子行吟、将相和、千古一帝、大风歌、卖炭翁、三顾茅庐、天鹅湖等,取材涉及古今中外,手法丰富多彩:既有精雕细镂,也有大写意,形神兼备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多年以来,由于担心被人仿制,他们每创作一件作品,都小心翼翼地束之高阁,想出版一本作品集也一直不能如愿。如今夫妇俩终于了却了多年的心事。在德化230多家民营陶瓷研究机构中,像柯宏荣、陈桂玉夫妇这样的优秀工艺师如今可以自由地挥洒创意了。正是他们充满智慧的创造性劳动,才使得德化的陶瓷工艺春色满园。
福建省版权局的同志告诉记者,福建工艺美术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还很淡薄,一些传统工艺美术品种由于缺乏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已逐渐被淘汰或面临生存危机。如福州工艺“三宝”之一的福州软木画曾经是福建出口的主要产品。由于效益可观,又没有相应的版权保护,一时间社会上竞相仿制、压价竞争,致使市场迅速萎缩。软木画的繁荣犹如昙花一现,已风光不再。“从这点上说,德化县的经验对于促进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人民日报》 (2003年04月04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