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窑是我国南方著名窑区之一。它又是我国外销瓷主要产地。宋元时代主要生产青白瓷;明代生产“建白”、“象牙白”,俗称“孩儿红”;清代生产青花瓷。它的产品,特别是明代,名声大噪,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被称为“中国白”、“东方艺术”、“国际瓷坛明珠”、“天下共宝之”等种种美称。曾经是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我国三大瓷都之一。综观古今窑场,名实相符。自宋以来瓷业的发展,一直是保持经久不衰,而且是越烧造越兴旺,越创作越精巧。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国内外的需求,向高、精、尖发展,取得很大的成果。尤以陈列瓷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所以自古及今德化窑生产的瓷器,深受国内外博物馆、科研单位、学术团体以至个人所珍藏。本文拟就安溪博物馆馆藏的德化窑瓷器作一概述。有关这些瓷器虽然为数有限,但它的品种、造型、釉色有的还未见诸文献、考古资料以至图录所述及,甚至未见于德化陶瓷馆馆藏的标本。所以对它的介绍,不仅有助于充实和丰富德化窑的内容,而且又为研究德化窑提供了实物依据,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分述如下:
一、明,德化窑桔黄釉梅花杯一件:侈口,磕损,呈椭圆形,口沿下内收,深腹,底呈漏斗状,底下拱托古梅枝座,腹部堆贴朽枝重复的屈曲梅枝,附枝嵌上三朵怒放与含苞梅花。桔黄釉,细开片,釉凝厚,略有剥落,胎灰白不甚细密,器厚重。造型别致,古朴典雅,富有新意。口径最宽6.7,通高4.7厘米。
二、晚明,德化窑米黄关羽立像一件:立态。头裹结发巾,垂披及肩背,额巾嵌一物,脸丰腴,皱眉凤眼,沉默凝思,性格突出,庄严肃穆,须长及腹,身穿长袍,双手藏袖,贴腰右拱,顶胸束带,丰腹,分足并肩直立,衣褶简练明快,身材魁悟,威武雄壮,釉米黄,细开片,胎灰白坚硬,器厚重,后背有裂痕,高38.5厘米。
三、晚明,德化窑双耳瓶一件:敞口,直颈,颈贴螭板状双耳,丰肩。鼓腹,腹下急内收,足外撇,近足处凸起一环状,釉色乳黄,施釉均匀,釉层薄而光洁,足内凹而露胎,胎白细密。口径5.1,高12.6,足径5.4厘米。
四、康、雍,德化窑青花山水三足炉一件:平折口。束颈,扁圆腹,圆并底露胎,三腿足,胎白,釉色白微泛青,腹部绘青花山水图,有拔地而起的远山,近岸疏木,平川流水,宛如一幅桂林山水画轴。颈项饰宝相绶带。青花呈色淡雅。口径28,高11厘米。
五、康、清,德化窑青花开光博古三足炉一件:口沿外折,束颈,扁圆腹,三腿足,颈周饰青花璎珞纹,腹部三面开光与衬托相间,分别绘青花博古图与飞鹤图。器心刮釉,器底一圆饼状露胎,胎质灰白坚细。口径27,高10.5厘米。
六、晚清,德化窑手持如意立像观音一件:立态,头披风巾,垂及上臂,发髻条纹清晰,垂眉凝视,若有所思,露胸,挂一珠饰,左手捧一如意,与右手挨叠于胸前,穿宽袖长服,结衣胸间,衣褶深邃,柔软有飘拂感,左足露趾,文静,清秀端庄,立在仿古木瓷座上。如意与手指略残,古木座呈裂痕,釉白泛青,胎质白而坚硬。通高44.5厘米。
七、清,德化窑双狮首耳瓶一件:口沿小折,短颈,溜肩,深腹挺拔,上腹微丰,堆贴双兽耳,底略残、内凹、露胎,胎白,釉白微泛黄。口径4.6,高14,底径4.4厘米。
八、清,德化窑青花人物棒槌瓶一件:盘口,短直颈,平溜肩,腹修长,圈足内凹,底施釉,双线圈,白地青花,腹部绘仕女送别图,两位高髻女子在阶前依依话别,车夫在旁久候,有不耐烦之状,并衬以亭台园林,釉色白泛青,胎呈灰白,画工细腻,色泽清丽,釉光洁。锁口划三角形二方连续图案。口径11,高40,足径13.8厘米。
九、晚清,德化窑青花云龙瓶一件:直口,短颈,溜肩,深腹,腹下束收而展,呈卧足,器薄,底施釉,书仿年款“康熙年制”四字二行。并粘一钵渣,以青花线构二龙戏珠和云朵。地以青料通体涂染,色染不均匀,形成青白相间,疏密有致,别有风韵,色调鲜艳,釉面多气泡,涂染目的为了掩盖其缺陷。口径4.3,足径7.8,高18.6厘米。
十、民国,德化窑坐态观音一件:盘坐,右足盘藏,左足屈蹬而露趾,左手抚膝,指残缺,右手藏袖支撑座侧。头披风巾,垂眉默视,露胸,饰挂珠串,结衣,端坐古木瓷座。釉白泛灰,胎白质脆,器薄,工艺水平明显衰退。通高23厘米。
十一、民国,德化美星瓷像社制造的“李爱黄先生墓志”一件:瓷质,长方形板块状,二块合为一件,釉白泛青,胎质灰白。纵38,横25,厚1厘米。二块大小相等。陈肇英篆额;李雄书丹;郑祖荫撰文,均冠以领衔。墓志分志文与铭颂。隶书,用毛笔蘸黑釉药书写,字迹清楚。全文37行,行最多32字,最少3字。主要内容叙述生平事迹,署妻及子孙勒石。并署纪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六月 日”。
十二、民国,德化美星瓷像社绘制李祥生父母肖像瓷砖二件:形制、质地一致。釉白泛青,胎白。长方形,纵24.4,横18.5,厚0.5厘米。肖像的上下边缘各隶书“家严肖像”与“男李祥生敬制”及“民三六年秋美星瓷像社绘”。另一块同样隶书“勤成妈遗像”和“三六年制德化美星瓷像社绘”。像砖四角各钻一钉孔,四周边缘略斜削,又抹杀四角尖。两者头像近似炭粉画,男衣对襟,女着大裙衣。布纽扣与发纹清晰。
上述几件传世藏品,其器型有杯、瓶、炉、人物塑像、墓志、画像瓷砖。所涉及年代有明、清至民国。其中有些东西是可以填补德化陶瓷史的空白。例如桔黄釉细开片的梅花杯、米黄釉细开片的关羽塑像等。德化陶瓷史与省博藏品介绍,均没有涉及,仅提到可映指影的梅花杯。而这件梅花杯,很有可能早于其他梅花杯。或许窑址湮没而未被发现。关羽像亦是如此。但关羽塑像类此造型,据我所知,本地区仅存二尊,一尊存在泉州文管会。其余恕不赘述,聊供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