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是经济特区、又不是沿海开放城市、更不是国家重点投资发展地区的佛山争当改革开放排头兵
从 2002年1168亿元起步,佛山的经济总量在党的“十六大”之后五年里,开始了一次次跨越,2005年 GDP突破 2000亿元,今年上半年GDP达1691亿元。佛山经济总量在国内各大城市中的排名从第21名攀升至第10名。
既不是经济特区、又不是沿海开放城市、更不是国家重点投资发展地区,佛山经济总量何以能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在广东省仅次于广州、深圳?回顾往昔,我们看到的是佛山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抢先创建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听到的是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在国内外市场上狂飙突进的声音。
行政区划调整带来发展红利
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在1994年转制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很快就成为中国最大的酱油产销、出口企业。公司想进一步扩充产能,却发现在禅城的老厂区周边压根就没有了扩展的空间。就在这时,佛山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海天于是筹划到高明设立新的生产基地。2005年10月,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盛大落成,海天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调味品生产和营销企业。
“‘一市五区’大佛山格局形成后,经济活动的规模扩大了,要素流动的成本降低了,各区共同分享了资源整合带来的利益,佛山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红利。”佛山市委党校教授、科研处处长蒙荫莉分析道。
行政区划调整,迎来行政管理体制的革新。市政府率先向各区下放行政管理事项,各区紧跟其后向各镇放权。市直各部门放弃具体而微的审批权后,把工作重心集中于规划、监督、策划和检查。佛山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在区、镇,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与活力。
行政区划调整,推动了城市资源的大整合与公共设施的大建设。全面撤消市内公路路桥收费站,建设辐射五区的佛山“一环”,让企业物流更便利;污水处理厂、电厂、员工村集中推向市场,由民间投资者建起来,让企业免却了自建配套设施的烦扰。
软、硬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佛山在海内外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在今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佛山超越国内数百城市,名列第九。
集约型园区构筑产业发展洼地
发展经济需要有载体。为改变以往“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低水平的工业状况,佛山根据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着力建设集约型工业园区,引导企业进园区发展。
2003年佛山以规划为引领将全市100多个星罗棋布的工业园整合为10个,后来又进一步整合到现在的六大工业园区,而且都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认可。2005年,佛山开始对园区进行集约化评估考核,努力提高工业园区的集约化、集群化水平。
市经贸局副局长徐平说,从2003年至2006年,全市累计投入428亿元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园区配套。六大园区基本都通过了ISO9001、ISO14001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提升了园区管理水平。不少园区内还设立了专业化、区域化的产业基地,提升产业积聚度。比如三水工业园区设立了中国医疗器械(佛山)产业基地,顺德工业园区设有欧洲工业园。
靓巢筑就,自有凤飞来。从2003年至2006年10月,全市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4481个,合同投资总额1527.91亿元。目前工业园区已成为佛山产业发展洼地,园内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集约化园区建设,带来的不仅有量的增加,还有质的提升。园区项目平均投资额已由2003年的1654万元提高到2006年的6500多万元,提高了3倍。而高新技术企业尤其青睐园区。2005年,园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达29.0%,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4.3个百分点。
西樵纺织产业基地的例子,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集约型园区的魅力。过去西樵1千多家大大小小的纺织厂散布在各个村里,环境污染成为无法解决的难题。现在西樵规划建设了纺织产业基地,印染污水由园区集中处理,蒸汽由园区统一供应,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而西樵纺织产业集群得以可持续发展。
自主创新提升传统产业
2003年,佛山提出了十大优势行业的概念。它们占到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多,它们的发展水平对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关系重大。家电、装备机械、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陶瓷等等,多数是传统产业,它们该如何发展?佛山给出的答案是自主创新。
我市出台了鼓励产学研合作加强自主创新的政策,比如企业建博士后工作站至少可获得政府15万元的启动经费。在此扶持政策下,大中型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各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共255个。企业自主创新的势头还在持续增强。今年8月,宇航不锈钢、东鹏、金意陶等佛山不锈钢和陶瓷产业龙头企业组团,前往北京与高校进行交流,邀请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
佛山中小企业众多,它们资金、人才缺乏,如何创新?针对它们的实际,佛山从2003年开始推广西樵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做法,目前已依托专业镇建立行业性区域性技术创新平台22个,覆盖了佛山所有的优势行业。
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快速发展。科达机电通过与清华、华中理工、华南理工等高校合作,进行技术创新,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第一条釉面砖抛光生产线、第一台4800吨缠绕式全自动液压压砖机、第一套大规格陶瓷薄板生产线……正是这一路的自主创新,把科达推上了中国民族陶机业的龙头宝座。
徐平说,最近几年,佛山陶瓷、家电等优势行业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不少企业为此增资扩产,从2003年至2006年全市更新改造投资300亿元左右。
对外开放优化产业结构
近几年佛山经济一路高歌猛进,资源、环境的制约日趋明显。为了佛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佛山的决策层敏锐地提出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最好的办法还是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依靠招商引资,关键还是要搞项目。结构调整关键还是要上项目,把落后生产力淘汰出去,把先进生产力引进来填补置换,尽管短时间内移转一些生产力可能会影响到增长速度和一些税源,但是高端项目进来之后所形成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迟早会发挥出来,形成并带动新的经济增长。”市委书记林元和总结道。
因循这样的思路,佛山主动出击,频繁派出招商队伍前去日本、韩国、美国推介佛山。液晶显示器件、汽车配件、生物制药、金融服务等产业正在成为佛山新的发展引擎。
徐平介绍,近年佛山抓住广州整车业大发展的机遇,从日韩引进众多汽车配件厂商。佛山汽配生产企业从最初的10多家发展到300多家;佛山汽配产品最初只有低端的机械零件,今天除了发动机、轮胎外几乎所有的产品都能在佛山能找到,车头灯、导航系统、汽车空调等高端产品在佛山都能生产。近几年,佛山汽配产业每年的增幅都在50%以上,今年1~7月规模以上汽配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达到88亿元。
焦点透视1
为何能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
2003年佛山市GDP突破1300亿元大关,跟纽约、香港等国际大城市相比这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佛山这个只有3800平方公里的中国小城来说,这确实已是很大的总量。之后几年中,佛山经济何以能够在此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
“佛山经济高基数上高速增长不只是规模效应,有很多原因促成”。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说,近几年全球经济发展处在一个比较好的时期,带来旺盛的需求,很多早期以内销为主的佛山企业抓住这一机遇,开始打入国际市场,获得大发展。
另外,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佛山制造业已形成了产业积聚,有很好的产业配套能力。佛山利用这些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接受国际制造业转移。
梁桂全说,2003年佛山“由几个小胖子合并成一个航空母舰”。这段时间正是佛山大城市的整合期,也是城市的发展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大投入的时期,从而引起固定资产投资的迅猛增加,而这种市政方面的固定投资的增加也必然拉动供给、产业的配套,促使增值扩产。“佛山前几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是很多原因汇合的结果,而佛山的大整合是各种有利因素的聚合成为一个好的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
2
工业如何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
佛山是因制造业而闻名海内外的城市,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工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为62.7%。可以说从2003年以来,佛山工业都是拉动GDP大幅增长的最主要力量。
目前佛山的人均GDP已达6000美元,从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来看,是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与此同时,佛山原有的工业发展之路,碰到资源和环境的瓶颈。这都要求我们思考:佛山经济今后如何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市经贸局副局长徐平说,从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来看,工业化中后期,要么走重工化之路,要么走向现代服务业。
“佛山经济也已经出现重型化的趋势,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佛山第二大支柱产业。但佛山既没有能源,也没有大型的交通枢纽,因此没有条件发展石化、炼钢等重工业。广州的机场、港口,虽能为我所用,却没办法用来发展我们的重工业。” 徐平说,佛山今后只能适度重型化,还要继续发展装备制造业,但也只能是发展那些轻工装备机械。我们现在有些企业生产的大型陶瓷压机要运出去都有困难。
徐平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工业还会是佛山经济发展的龙头。为了让龙头更昂首前进,应该促使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推动企业向研发、销售两端发展,改变工业增长方式。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有着类似的看法。他说,佛山工业应该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要么生产核心部件,要么向研发和服务发展要利润。比如:电脑有很多零部件,最要害的是CPU,被英特尔控制了;电脑功能的发挥需要软件,微软控制了,这两个决定了电脑的价格。美国只生产价格最高的部分,这也是制造业。又比如:耐克,背后没有一间工厂,但前面抓好了开发、设计,后面营销环节又占领了市场,控制了订单。
3
如何进一步培育新的发展引擎?
任何产品、产业都有生命周期,今天的优势行业不等于永远都会是优势行业。居安思危,佛山在现有支柱产业外,应该如何进一步培育新的发展引擎?
在资源日益稀缺的时代,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将会大有作为。市委书记林元和多次强调:“要瞄准节能产业、环保产业项目开展招商引资,争取发展成为佛山新的支柱产业。”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后,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会日渐提高。为此,新一届佛山市委、市政府上台后,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
梁桂全表示,物流、会展应该大规模发展,因为这两个行业可以带动很多后台的商业服务,这是转入后工业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
徐平则从佛山现有的产业基础出发分析道,通过近几年的招商引资,液晶显示器、汽车配件、生物医药等高科技含量的制造业正在壮大,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发展成为佛山新的优势行业。
专家点评
快速发展有六条成功经验
“我认为,佛山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有6条”。近日,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蒙荫莉首次抛出他对佛山近年来跨越式发展的经验总结。
经验之一,佛山明确了城市发展目标,即“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与富裕和谐佛山”,并用规划统领全局发展。蒙荫莉介绍,佛山自从2003年有了明确的城市发展目标后,每个区在规划的指引下能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经验之二,通过产业布局来实现组团城市体系的生产要素重组,以此确定各组团的功能。组团城市和过去的“摊大饼”模式发展的城市最大的区别就是产业分工上有所侧重,高端的产业逐步向中心城区转移,低端的产业则逐步向外围转移。
经验之三,以工业园区为载体,辅之行政手段,建设横向各异、纵向互补的组团城市体系。通过设计一些有专业重点的工业园区,和所在镇街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专业化的工业园区来引导镇域经济发展,从而使“2+5”组团城市的产业特征逐步形成。
经验之四,以交通为纽带实现资源共享,在降低发展成本中谋求最大的发展红利。佛山逐步铺开“30·15”干线公路网建设,使得佛山可以交通为纽带实现资源共享,如佛山与广州的全方位对接,从而降低了发展成本。
经验之五,发展在基层,壮大镇域经济,建立完善的城市体系。佛山最大的特点就是镇域经济非常发达,镇的发展空间很大。
经验之六,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佛山是一个传统产业占很大份额的城市,且民营经济发达,但单靠企业自己去提高技术含量,收效甚微。这时,政府提供了创新中心、检测中心等,使行业有了依托,从而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持竞争力。“如西樵的南方技术创新中心,通过政府搭台,提供技术支撑,使得传统产业能够焕发青春”。
领导纵论
科学发展的关键
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市委书记林元和:科学发展的关键,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佛山是制造业基地,广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佛山的三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佛山都是制造业基地。但不是不搞第三产业。污染是佛山最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解决,经济再发展也没有用。群众对我们满意,不是经济如何,而是蓝天白云。环境是产业升级换代的基础。什么样的环境做什么样的产业,一定要树立这样的理念。
佛山行政区划调整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全省、全国的地位不断提升。但是,长期以来佛山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高投入、高能耗的发展方式,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高消耗、低产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佛山的工业规模和广州相当,今年还有可能超过广州,但我们的税收远不如广州,这说明佛山的产业结构还有不少问题,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不高。这是当前佛山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