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首页  | 经营管理 | 营销专题 | 人际沟通 | 创业天地 | 网商 | 职场生涯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营销管理>>人力资源>>|
如何让知识员工忠字当头?

发布:2007-9-19 15:22:02  来源: 中外管理 [字体: ]

   四、双重职业途径激励法

    在知识员工当中,一部分人希望通过努力晋升为管理者;另一部分人却只想在专业上获得提升。因此,组织应该采用双重职业途径的方法,来满足不同价值观员工的需求,但必须使每个层次上的报酬都将是可比的。

    微软公司就是采用双重职业途径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为了留住技术人才,微软公司开始采取了将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推到管理者岗位上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对于那些只想呆在本专业最高位置而不愿担负管理责任的开发员、测试员和程序员来说是没有多大吸引力的,这样,职业管理问题就产生了。微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就是在技术部门建立正规的技术升迁途径,承认他们并给予他们相当于一般管理者的报酬。同时,为了使不同的职业部门之间建立起某种可比性,微软还在每个专业里设立起“技术级别”。这些级别既反映了人们在公司的表现和基本技能,也反映了经验阅历。技术级别的升迁要经过高级管理层的审批,并与报酬直接挂钩。

    五、实现无缝沟通

    沟通对于企业提高知识员工忠诚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沟通能对知识员工起到激励作用。管理层通过知识员工的业绩反馈来强化知识员工的积极行为,这就是强化激励作用;管理层通过知识员工目标完成状况的反馈来激励员工向组织目标前进,这就是目标激励作用。

    其次,沟通有利于知识员工的情绪表达。对于知识员工来讲,工作群体是表达自己的挫折感和满足感的主要社交场所。因此,沟通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情绪表达机制,并满足了员工的社交需要。同时,良好的沟通环境,还可以起到员工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互补的作用。员工在沟通中既是知识和信息的提供者,又是知识和信息的吸收者,他们彼此学习,互相提高。

    六、关心员工

    关心员工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却是从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我国国有企业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直强调遵循的“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原则,说的就是关心员工,但在现实中,一直是说得多,做得少。

    首先,企业应该关心知识员工的健康状况。由于知识员工从事的是脑力劳动,缺乏应有的锻炼和娱乐,因此,长期下来健康状况就会受到威胁。近年来,美国微软公司持续出现的核心员工英年早逝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IBM 公司、宝洁公司堪称是关心员工健康的典范,它们不仅每年都安排员工体检,而且要组织1~2次的渡假。IBM的一位员工曾经说:“如果离开IBM,我就不会在IT行业干了。”忠诚度之高,令人赞叹。

    其次,企业应关心知识员工的家庭生活状况,要尽力帮助知识员工达到工作和家庭相互平衡。3M公司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成功。为了方便员工处理一些生活上的日常事务,公司将一部分场所租给了银行、自助洗衣店、干洗店、汽车修理公司、旅游代理处等服务性企业。这样,公司员工就可以在工作之前、当中或者之后高效率地干完自己的“私事”,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更集中的精力从事工作。3M公司还邀请家庭成员参加高层员工的培训,向他们解释这些员工工作的艰辛,并希望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些措施促进了知识员工个人及其整个家庭对企业的忠诚。

    此外,企业还应关心知识员工的个体成长。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特别快,能干的员工并非永远能干,员工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老化。因此,企业应加大对知识员工培训和开发的投资,为知识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美国GE、IBM以及宝洁等著名企业,都已制定了员工继续教育、终生教育计划,从而使员工具备了终身就业能力。当员工感觉在企业里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他自然会忠诚于这个企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类热点  
营销专题  
创业天地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