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发出的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2007年第4号公告称:名推委今年对170类产品目录进行了中国名牌产品评价,有872个产品从8月1日起向社会公示。但公告同时称:白酒、建筑陶瓷不予评价,原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不再保留。由此,行业在去年“中国名牌”评比暂缓一年之后,留下的一段悬疑将继续下去———而且悬念在某种程度上更大,因为有可能建筑陶瓷从此就不再列入“中国名牌”,这样无疑将陷行业陷入巨大的尴尬中。
建筑陶瓷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不敢说永远)不再列入中国名牌评选,在笔者看来并非保守估计。因为以今日名推委遭受的压力,躲开建筑陶瓷这个火药桶也算是其进行自救的“明智”之举。去年因为“数字注水”问题,申报中国名牌的企业内讧,加上有两个协会参与推荐,使局势更加复杂化,名推委情急之下,祭出缓兵计,果然奏效。尤其是中国名牌既得者可以以将金字招牌留用一年,自然大家相安无事。但今年情况不同,墙地砖不列入评选且既得者也不能再使用金字招牌。名推委出此重拳,当有深层次的原因。
最近一期《了望东方周刊》(2007年第29期)发了一篇署名童方的报道———《建筑陶瓷“中国名牌”评选造假悬疑》,该文特别作了一副题:“申报材料里千差万别的赋税率中,有没有偷税漏税的线索”。这句不经意的“提示”显示中央级媒体对建筑陶瓷行业的关注已经不在参评数字造假等表象问题了,而是看到了行业更深层次的问题了。
今年3月份,名推委曾计划将白酒列入中国名牌评选,令该行业人士着实兴奋了一阵,但5月份河南宝丰酒业向北京中院提出诉讼,要求判商务部举行的“中国畅销名酒”、“中国名酒”评定的行为违法,认为该评比限制了企业间通过市场进行的公平竞争,一时间有关白酒该不该评中国名牌的争议也轰起,名推委见势不妙,只好作罢。
尽管名推委中国名牌产品的评选活动的合法性从本世纪初就遭到法律界、新闻界的质疑,但在政府主导的准市场环境下,中国名牌评选活动依然在争议中前行。但在言论空间逐步打开的当下,政府部门做事也要讲舆情风险,否则可能殃及自身。这或许就是今年名推委决定不给白酒、建陶参评的真正原因。
与一些成熟的行业相比,陶瓷行业在商业游戏规则包括潜在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上明显滞后,此次被“中国名牌”评选活动边缘化也算行业成长中理应付出的一种代价。现在需要想象的是,如果一盘散沙的行业这次不能吸取教训,继续散下去、无序下去,那么我们肯定还会收获更多更大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