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我想转行
采访对象:姚莹(复旦大学 应届研究生) 姚莹的率直让人印象深刻,她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在几乎被管理金融类学科学生包揽的入围选手中,她作为不相关学科的毕业生,尤其引人注目。她很坦率地告诉《上海星期三》的记者,她参加这次比赛主要是因为她想转行,自从她对企业管理产生兴趣,她便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而且已经差不多在课余时间完成了ACCA的课程考试。
她说,参加这次比赛,最大的收获是对真实的就业环境、商业社会有了直观的了解,学到了从学生到职业人士还要做哪些调整,并且体会了团队合作的意义。但她对这次比赛的结果并不看重,她觉得能参加,能与那么多“牛人”交流,便是最大的享受。
施圣炜被所有的参赛选手都称为“牛人”,他有广播电视新闻及计算机双学士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而且都是跨学科跨专业的,据说这种情况在交大也绝无仅有。他认为就业力,或者说是参加企业应聘的成败,一直由三个因素组成:学术成绩(包括得奖情况、学习成绩等);英语能力以及个人经验(包括实习实践,参加比赛等)。而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企业招聘的关注点逐渐由学术成绩转向个人经验及个人能力,但英语水平是稳定因素。他认为经验获得并不在于有多长的从业经验,而是有多强的学习力,在有限的实践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同样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这就是就业力的真谛。
你以为外企在找什么样的人?
高薪、受人尊重、良好的事业前景、一流的培训机会、高级的工作环境……这也许是许多人对于外企、跨国公司职员的印象,也正是如此,外企和跨国机构的就业机会如此受到高校毕业生的青睐,但是,究竟什么样的应聘者才是国际大公司寻寻觅觅的对象呢?什么样的职业素质最受到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关注呢?也许倾听一些来自跨国机构的高层管理者、HR经理的意见,能够给拥挤在应聘者人海中苦苦“job hunting”的你有所启发吧——
ACCA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兼雇主联络主管陈国良: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想在知名外企或是跨国机构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机会,需要很多能力的配合。但语言能力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因素,因为英语能力强就意味沟通能力强,而且这也是进入外企的基本通行证。但值得注意的是,踏实努力的精神还是值得赞许的,现在由于竞争就业压力增大,一些在大学里的优秀学生可能刚进入公司只能做中低职位,很多学生感到不适应,便选择不停地跳槽,但如果换一个角度,能够更踏实地面对,说不定收获反而更大。
比利时联合化工企业有限公司大中华区人力 资源经理苏基诚:面试是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很短,不可能全面了解应聘者的学习情况,但应聘者必须有思考能力,有自己的主张。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的管理者、领导者,所以它必须充满自信,必须有一种说服力,更重要的是他要懂得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展现自己的能力,把自己推广出去,然而却绝对不能夸夸其谈。
而且我们希望来应聘的学生都是方向性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干什么的人,而不要来问“有什么我能做的吗”,必须使自己告诉我他要干什么,他想要什么。至于他曾经做过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做,也就是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美世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强:人才的素质其实可以分四个层次——性格、态度、技能、知识。因为知识最容易获得,所以知识排在最后,所以我们招聘甚至可以不看应聘者的成绩单,但人内在本质的东西最难培养,所以这些东西最珍贵,比如说诚实正直,比如说是否有进取心,比如说是否对工作对生活有激情。大学毕业生有热情有精力,可塑性强,这是宝贵的财富,只要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我们完全相信他在知识、技能上的学习力,唯一值得精心考察的就是他的内在品质,而所谓的技能和知识,只要在工作中努力,并且有强烈的学习力,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的。
上海庄臣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卢亚萍:应聘学生需要展现自己,需要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印象。因为在以往的招聘会中,总是听到太多一样的声音,一样的回答问题的方法,一样的分析方法,一样的常规思路,一样的结论,甚至连语气都一样。
事实上,企业需要有创见力的、有独到眼光的人才,我所欣赏的毕业生要积极进取,善于学习。但还有一点更重要,就是要融入团队,也许你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但你还是要将自己的姿态放低一点,因为在学校,你是一个求知者,一旦进入公司,就仍然是个需要不断进取的学习者。 左旻曾经作为交流学生,在香港学习半年,在港期间,他也参加过企业主办的类似活动,这次能在上海参加,觉得特别开心。虽然他的比赛表现得到评委一致好评,但他却并不看重比赛结果,他说,收获最大的就是参加了这次高水平的培训课程,并且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同学,他觉得这样的比赛不但精彩激烈,而且非常有实际作用,所以对待比赛最好的方法,就是忘却胜负,尽情的enjoy这三天的时光。
在港期间,他也参加过企业主办的类似活动,这次能在上海参加,觉得特别开心。虽然他的比赛表现得到评委一致好评,但他却并不看重比赛结果,他说,收获最大的就是参加了这次高水平的培训课程,并且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同学,他觉得这样的比赛不但精彩激烈,而且非常有实际作用,所以对待比赛最好的方法,就是忘却胜负,尽情的enjoy这三天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