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public bus),香港人叫做“巴士”,是大城市中最多人乘搭的交通工具。公交车是以实用和廉价为主,由于它的普遍性,令人对它产生既爱且恨的复杂感情。民间流传了不少有关公车的比喻和理论,部分非常有趣,有些更极有启发性,值得细心研究一下。
现时民间流传的公交车理论,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
(1)比喻实力和机会的关系公交车可以比喻为“机会”,它是不等人的。人必须要培养实力,然后等待机会。当人有足够实力,才能在车站等上车。公交车到站时,如果乘客已经在那儿等,也就是实力足够,它就会把人载走。如果乘客还没走到车站,也就是实力不足,那自然是搭不上公交车了。所以要事业成功,足够的实力是必要的因素。但机会不来,任凭多雄厚的实力也是枉然的。不少怀才不遇的人,便是有如在车站久待公交车的焦急乘客,如果对这条路线的公交车有足够的信心,便要加点耐性再等待,否则亦可能要考虑上另一条路线的公车了。
(2)比喻既得利益很多等候乘搭公交车的人,都有一种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那就是上车之前,希望公交车在自己等候的车站停下来,但当自己上了车之后,却希望公交车最好站站都不停,直达自己的目的地才停车。公交车往往被比喻为“既得利益”,未得利益的人要求争取利益,既得利益者则期望保障自己的利益,不愿与别人分享。
(3)比喻未能定性的人公交车亦可以用来比喻”未能定性的人”。最明显的例子是年轻的求职者,对目前的工作岗位缺乏投入感,不断转工甚至转换行业。这就像缺乏目标的乘客,不断转换公交车,上上落落各条路线的车,却永远无法到达目的地。事实上,事业缺乏清晰的目标,再加上左摇右摆的办事方法,终归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4)比喻人生际遇公交车可以用来比喻“人生际遇”。你会在公交车所经过的不同车站,遇到不同的乘客。正如一个人在一生不同的阶段中,亦会遇到不同的朋友。有时坐在旁边的可能是令人愉快的好朋友,但亦可能是令人生厌的闷蛋。在乘公交车的路途中,乘客可以沿途看风景,可以看书,亦可以与其它人聊天。但无论如何,公交车会依着既定路线行走,有人上车,有人下车。直至公交车到了终站,也就是人生终结的时候了。
总的来说,这些所谓“公交车理论”,基本上只是民间的集思广益,以公交车为比喻,反映一些生活上的智能。严格来说,根本算不上是甚么理论。这类智慧的特色,是从生活中体验出来,所以一定会有实用价值。但由于只是透过经验的累积,所以要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假若能配合有关的管理理论,令理论与实战经验互相配合,管理人办起事来才可以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