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釉陶瓷产品如日用陶瓷、卫生陶瓷、有釉墙地砖等来说,胎体表面上的一层釉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遮盖胎体的不良色泽,起装饰美化作用;二是可以提高产品的抗污、去污能力;三是提高陶瓷产品的强度与整体使用功能。但是在生产中,由于多种原因,往往在烧成后有釉的产品表面上会出现局部无釉缺陷,即缩釉。缩釉不但影响产品外观,而且一旦出现会导致整体产品的报废。一般来说,在陶瓷釉面上所显示的缩釉缺陷可在烧成前或烧成中引起。当釉溶化后,陶瓷的某些部位没被釉料覆盖导致了在烧成后的产品某些无釉部位。如果釉特别稠(粘度大),在烧成中它就不能平滑地在产品表面流动。在某些地方,釉料就会聚集成堆或有时会在釉面出现大量裂纹。实际上,这些并不是裂纹,只是釉料没有流动。通常,在烧结温度时,釉料应该完全液化并流动均匀地覆盖表面。当釉料由于表面张力的不能很好地流动,釉料不能流动到的部位便显露出坯体,这就叫"缩釉"。有时当釉表面趋向于聚集或卷缩时,整个釉面层会裂成釉珠状。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可能导致缩釉。
(1)釉料干燥时收缩过大;
(2)釉料颗粒过细;
(3)釉层过厚;
(4)釉料熔融时的粘度和表面张力
(5)釉料对坯体表面较弱的附着力;
(6)不正确地使用釉料;
(7)坯体方面的原因;
(8)烧成温度、烧成条件以及窑炉的气氛;
(9)釉料中所加入的色料的影响;
(10)釉料的化学组成;
(11)坯釉之间的结合力;
(12)ZnO的影响。
为了研究几个突出的缩釉因素,特别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在本论文的实验中选择了一种特定的釉料配方:锆乳浊釉。表1是该配方所用原料及其百分含量,表3是其化学成分分析结果。釉料施于常规的坯体上,其配方与化学组成如表2、表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