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油灯”始于唐代,最早出现在四川邛窑,一直延续烧至宋代。
笔者收藏有一款青釉灯,为两小盏相叠而成,上盏小,下盏稍大且腹稍深,上下盏均为圈足,上盏圈足与下盏内心粘连而成,分上下两层,下盏盛水以降上盏之灯温。 省油灯不仅实用,且节能效果显著。四川大学陈德富研究员对省油灯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他在其研究成果《邛窑省油灯研究》一文指出:省油灯“是一种方便节省油的新型照明用具,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项科技创造,具有相当的科学价值。”
从闽北、闽南等窑场出土的黑釉、青釉、青白釉省油灯的共同特点是“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入清冰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宋史•老学庵笔记》)。福建制作的省油灯,由于胎釉各异,如黑胎、灰白胎、白胎以及黑、青、青白釉色等,其造型也不尽相同。如建窑灯盏为卧足,灯芯放置处是盏壁之泥条纽;北旗窑灯盏为平底足,灯芯安置处为斜管状。大口窑制作的灯盏器足多变化,有圈足与喇叭状高足,外壁及足见印花装饰,灯管置于盏中央。义窑是宋元时有名的青白釉瓷窑场,其青釉、青白釉省油灯均有烧制,尤以青釉灯盏最有特色,是由上盏与下盏粘连而成,但不密封,呈两盏叠放状,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省油灯的工艺技术传播根源,学术界公认是来自四川邛崃窑,福建也不例外,但经过福建窑工之巧手又创造出形式多样、胎釉造型各异的省油灯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