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客户数据管理能力
经验证明,高质量的客户数据管理能力是企业采取差异化营销以区别对待不同客户的基础。著名的研究机构Gartner Group也将客户数据管理能力列为影响企业进行个性化营销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很多运营多年的企业往往有着比较完备销售数据和交易数据,这些企业往往认为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和集成即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营销,而实际营销的效果经常差强人意。造成这样的原因何在?
这些企业虽然有了完整的交易数据,如交易时间、交易次数、交易金额等等,但是这些数据全部是基于事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交易数据,而从客户知识的角度所需的客户信息并不仅仅是交易数据。客户数据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设计和采集的,而实际上大多企业非常缺乏能够洞察客户行为和价值的客户信息,如人口统计数据、行为心理数据等等。这些数据并不影响企业与客户的交易行为,但对于分析和识别客户的行为和价值却至关重要。
我在给国内一些企业提供客户分析咨询时,经常听到企业的技术人员讲,我们已经应用国际领先厂商提供的先进工具建立了数据仓库,但当基于某些应用主题对客户进行分析建模需要抽取客户数据时,常常发现企业建立的所谓的数据仓库只是基于交易数据的汇总,有时甚至连基本的数据建模都存在问题,更不用提能否支撑基于分析主题的业务建模了,客户分析所需的一些行为变量根本没有,经常需要重新构建分析所需的客户数据文件。而这时企业的市场管理人员,往往又不理解为什么投巨资建立的数据仓库不能支持有效的客户分析工作。
这是因为,企业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客户数据管理策略,即从统一客户视图的角度来规划客户数据管理策略。而建立客户数据管理能力往往需要多年的积累,有计划有策略的采集和丰富客户数据,有时需要从外部采集第三方的数据源,与内部的数据进行集成和丰富,建立高质量的客户信息基础,并在企业层次管理和维护客户数据质量,这才是在企业层次应用客户知识的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第二,客户分析能力
简单来讲,客户分析能力就是将客户信息转化为客户知识,并在企业内部进行知识共享的过程能力。
在我服务过的企业中,有些技术经理谈到客户分析时都认为,客户分析就是数据挖掘和客户细分,这些企业非常热衷于在客户分析方面投资于昂贵的统计分析软件,有些企业甚至在一开始就不惜重金采购SAS、SPSS等高级统计分析工具,但在每年支付着高昂的分析软件服务费用的同时,这些分析工具却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和效果。
究其原因,客户分析首先要基于企业的业务目标,主导客户分析的是企业的业务和客户营销策略,分析软件仅仅是这一过程的支撑工具而不是主导。企业在没有清晰的客户营销策略下往往听信软件厂商宣称的统计分析工具的强大功能,在没有清晰的客户营销分析策略时,就将大量资金投在了分析软件工具的采购上。这就好比带着高级计算器去参加高考的数学考试一样,计算器也好,统计分析软件也好,仅仅是技术工具,只能帮助你提高计算的效率,而不能告诉你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样。
应当由营销部门和服务部门来主导客户分析能力的建设过程,营销和服务部门需要客户分析的结论来支撑营销和服务策略的执行。而在国内企业的现状是,业务部门往往缺乏对分析技术了解的业务人员,而信息技术部门的工程师虽然有着很强的数据库技能,但是往往由于对于业务和客户的理解差异,面对着海量的数据,不知如何为业务部门提供分析。
分析客户数据的能力并不仅仅是掌握数据库技术和统计技术就可以,关键的不完全是统计技术,而是客户策略主导的业务应用。客户分析是通过对客户信息的理解,应用适应性建模技术,通过动态的行为和价值分析,识别客户的行为、价值和需求,从而为采取差异化的营销与服务策略区别对待不同的客户群提供支撑,并帮助企业建立起实时的业务和客户洞察力。
第三,营销战役管理能力
基于高质量的客户数据和高水平的客户分析能力,能够有助于企业针对不同的客户群设计营销策略,具体营销活动的管理能力也是个性化营销中重要的环节,企业的营销执行能力和活动管理水平才是确保营销投资回报率能够实现的真正保障。
一些客户密集型企业往往一年要进行数十次,甚至数百次的营销活动,面对如此频繁的营销活动,企业进行营销战役管理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营销战役管理是一个在营销实践中动态学习的过程,不仅需要应用行业的最佳营销实践,通过客户分析能力的驱动,设计出客户针对性强、市场竞争力强的营销方案,而且还需要实时收集营销执行的效果,应用实时的营销分析和客户洞察,匹配目标客户以最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并且通过完善的营销绩效分析,努力提高营销投资回报率。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营销战役管理是以客户为核心进行完整的营销策划、战役实施、营销绩效分析的全过程。而国内企业经常进行的营销活动管理虽看似也有着策划、实施和总结评估的阶段,但往往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分析驱动,对于营销活动的过程分析也极为溃乏,往活动从策划和实施的阶段是分离的,鲜有动态的调整和优化,而基本信息的营销分析能力则更是国内企业的营销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