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残破瓷片像小山似地沿斜坡倾泻而下
掏出来的瓷器碎片一直堆积到路面,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的车道
村民林斯德为记者指明刚被盗挖的窑洞
福州日报11月26日报道 “记者同志,这段时间以来,每天都有人到我们村的山上到处乱挖古窑,把好端端的几座山挖得千疮百孔。”25日,闽清县东桥镇义窑村一位谢姓村民致电本报党报热线83751111,反映该村大量宋元窑址近期惨遭盗挖。
记者立即赶往闽清县义窑村。该村距闽清城关约30公里,当乘坐的车辆沿着水泥村道拐上湖口山时,记者看到,经过路段的山路边有大量古窑被盗挖的痕迹,大量残破的瓷片沿斜坡倾泻而下(如图)。有的地方原来的植被被破坏,可能由于没挖出什么值钱的瓷器,盗挖者半途放弃,只留下了不深的洞穴;有的路段窑址被挖开后,掏出来的瓷器碎片一直堆积到路面,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的车道(如图)。
村民林斯德告诉记者,义窑村和临近的青窑村,方圆10平方公里范围内,到处都是窑址群,数量非常多,当地村民没人去盗挖这些窑址。但今年9月,中央电视台播出《走进福州 义窑之迷》的纪录片后,不少盗挖者闻风而来。“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挖,多时五六个,少时两三个,有福州、厦门、泉州的,还有浙江、广东的,这些人带着镐头、锄头,满山乱窜,只要看见不长树或草木稀少的地方就挖,挖出来完整的陶瓷就带走,挖破的就丢得到处都是,把原来好好的山都破坏了。”
另一个谢姓村民告诉记者,以前也有少数人来此盗挖古窑,但不像现在这样有组织,“现在有的人还带着专业探测工具和比较好的挖掘工具呢,最坏的是,他们挖完也不回填,好多碎瓷片堆到路上,我每天都要到山上收脐橙,摩托车轮胎好几次都被瓷片划破了。”
记者随后采访了闽清县博物馆馆长林跃光。林跃光介绍,闽清县素有“瓷都”之称,仅东桥镇的义窑、青窑、大安、安仁溪一带就有20多座山头有古窑,绵延10多公里,共有100多处古窑遗址,该遗址1991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窑里可能残留着大量保存完好的瓷器,让不少文物贩子垂涎三尺。
林跃光说,盗挖文物是违法的,村民和当地村干部都曾反映过此事,文物部门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都曾前往查看,但由于该遗址面积过大,保护起来比较困难。目前,他们准备组织青窑村和义窑村的村民成立保护小组,每天定时巡视窑址,发现盗挖者将通知公安部门来处理。
相关链接
闽清义窑属民窑,主要生产日用粗瓷,包括碗、热壶、碟、罐、盅、炉等,因其釉色以青白为主,黑褐为次,釉厚而均匀,统称为青白瓷。义窑大约兴盛于12世纪下半叶至14世纪下半叶,产品销往永泰、闽侯、龙溪等邻县,也有可能远销东南亚。
2006年,在连江县的东洛岛海域曾发现元代沉船,出水的数量可观的元代青瓷器,经专家鉴定是闽清义窑的产品。近年来,中国水下考古队在南海海域进行水下考古发掘,对一些出水的瓷器无法判别其窑口,有专家认为那些可能产于闽清义窑。 (中华陶瓷网:ctaoci编辑 本文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吕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