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LG公司也许知道消费者和业界专家对于该产品一致的意见是:“不考虑功能和价格,‘巧克力’还算是一款令人青睐的产品”,但恐怕他们还是高估了中国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为“情感”这类抽象的营销概念买单的意愿。再加上该款产品功能上的不足借助互联网这个“巧克力一代”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沟通渠道更是被放大,以至于只要登录中国互联网各大热门论坛的“消费电子”产品板块,你都会发现大部分网友对这款产品的评价都是“华而不实”。在一传十、十传百之中,“巧克力”手机几乎成了“虚有其表”的代名词。
至于“巧克力”手机照搬在韩国营销时宣称“要与消费者建立一种伴侣式的‘亲密感’”的策略,目前看来也未能如其所愿。记者在北京最大的迪信通手机卖场对10位消费者做的随机抽样调查中,虽然10位消费者都听说过或看见过“巧克力”手机广告,但并未感到该款产品与他们自身建立起任何情感因素。而品牌营销专家叶茂中也认为,“巧克力”的“情感牌”除了感性外,还应当有具体的内容支持。“心理学家马斯洛讲的自我实现,就是我买任何一件东西都代表了‘我’,从这点看,‘巧克力’并不能体现这一代人心理需求。”他认为,在中国消费市场结构复杂和消费趋势更新换代频率过快的今天,LG电子中国区总裁禹南均希望“相对于摩托罗拉、诺基亚、索爱手机在商务或者音乐手机的卖点,以及只针对局部细分市场的单一定位,LG宁可用‘巧克力’一款手机满足差异性人群的共同需求”,已经被市场证明是很不现实的。
在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姜汝祥博士看来,“巧克力”手机的失败表现,源于LG公司缺乏对中国市场特异性的把握。“从这一点看,中国市场在LG公司的战略重要性上所占的权重,未见得像其所宣称的那样大。”他表示,“巧克力”手机虽然将中国选作了全球首发站,但除了4月13号那场“CEO秀”以外,并无采取其他有针对性的销售手段。这一点在记者对手机卖场的采访中也有感受,当在北京最大的手机卖场迪信通问及值班经理“巧克力”手机有无特殊促销手段时,该经理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另外,“巧克力”的产品设计创新虽然很成功,但在业务模式的创新上就不尽如意,在中国市场上就表现为与移动运营商、渠道分销商的协作比较传统、滞后,市场反应速度慢。记者对广东一位LG电子经销商的电话采访中,该经销商称一年多前他成为LG电子GSM手机的省包商,但他表示,至今与LG电子的合作还在磨合期。
水清木华的分析师沈子信也认为,“巧克力”产品的创新并没有很好地与后来的渠道、营销模式联动,广告看上去铺天盖地,但明智的消费者更加明白,“羊毛不会出在狗身上”,如此之高的产品价格和如此之慢的降价速度,最终无法让差异化的有效消费获得平衡。
姜汝祥博士表示,“巧克力”手机这样一款具有出色工业设计的产品在中国的挫折,其实对LG也并非不可接受。无论是付出2000万美金的学费,还是以目前产品低迷的销售业绩为代价,都有利于LG公司从低端品牌向高端的战略转移。LG的韩国同胞三星公司当年在这一品牌跃升中也经历了同样的“阵痛期”。“决定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没有购买某种产品也并非一定代表消费者对该款产品的不认可。”他补充说,“LG接下应该做的是要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对中国庞大而又复杂的消费群体作进一步细分,以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消费习惯,从而做出更有针对性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