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球迷而言,2006年无疑又是失望的世界杯年。由于不是参赛国,本次德国世界杯对于要到现场观看比赛的中国球迷也是一个打击。根据惯例,门票主要销售给世界杯参赛国的球迷,这意味着中国球迷拿到的世界杯门票将非常有限,甚至不到2002年韩日世界杯时的1/10,这就让中国球迷现场观战成了奢望。2006年世界杯届时预计全球将有300亿人次球迷通过转播收看到比赛,平均每场比赛电视观众数将多达5亿人次。届时,中国球迷无疑将成为本届世界杯的收视大军。
赞助商蜂拥而至
企业对体育竞赛的投资热情非常高,现在作为赞助商企业的广告资金约1/3是投放在体育竞技上。很多企业认为向世界杯投入资金可以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回报,愿意充当赞助商。2006年世界杯赞助商大致可以分为“国际赞助商”和“国内赞助商”两种。“国际赞助商”是有权通过世界杯来独家宣传和销售本企业的产品,国际足联在每种商品中选择一家企业作为合伙人,总共与15家企业签定了这样的合同,而每家企业要向国际足联缴纳6千万欧元的赞助金。这样,一大笔巨额的收入就流入了国际足联的口袋。用一个故事举例更具说服力:1974年,当阿维兰热登上国际足联主席宝座时,国际足联账本上只有24美元,但是1998年当阿维兰热辞任时,账本上已是40亿美元!而那些国内赞助商就是与德国世界杯组委会独自签订赞助合同的企业。无论是哪重赞助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赞助活动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开拓商品的流通渠道,为企业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回报。
赞助在世界杯中的巨大作用在1974年世界杯上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世界杯组委会副主席尼斯巴赫在把1974年世界杯的开销情况和今天做了比较后认为:“这完全不能同日而语,就好像石器时代和未来世界的比较。比如建造慕尼黑安联体育场花费了2亿8500万欧元,这笔费用是1974年世界杯翻修所有场馆开销的两倍还多。接下来还将花费大约15亿欧元完善各个球场的各项设施,而最后为世界杯花费的金钱,现在还无法进行统计。”尼斯巴赫表示,虽然花了这么多钱,但是德国世界杯并没有建造华而不实的体育场,所有的开销都是必要的,体育场的建设也能被视作今后几十年的投资:“我们现在有着世界上最好的体育场。”同时尼斯巴赫也表示,德国不会因为举办世界杯而背上沉重的经济债务,“世界杯带来的机遇是巨大的。”
企业商业化行为的加强及在专业体育行销公司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世界级品牌开始瞄准世界杯的全球商机,不惜以高价争取有限的赞助权利。但并不是每一个赞助商都能从世界杯中受益,1998年法国世界杯后的一次调查表明,有66%的被访者说不清那一届世界杯的赞助商是谁。这就给广大赞助商敲响了一个警钟:做不好推广宣传,巨额赞助费就可能打水漂。
近日,在德国的一份世界杯赞助商知名度调查中,从1986年开始连续赞助六届世界杯的飞利浦电器仅有7%的知名度,让人不禁为这个老牌的荷兰企业感到惋惜。在这方面,美国企业的赞助方式无疑是最好的例子:1998年法国世界杯和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可口可乐在全世界组织了挑选护旗手和球童的活动,让无数名喜欢足球的孩子梦想成真,和他们的足球偶像一起站在了世界杯的赛场上。这样的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像磁场一样吸引着公众的注意力,达到了品牌传播的理想效果。而麦当劳的主要消费群体同样是儿童,所以特别设立了一项为全球儿童谋福利的“麦当劳进球奖”,在世界杯比赛中,如果哪球员上演了“帽子戏法”,麦当劳将提供100万美元,通过“世界儿童组织”捐给该球员所在国需要帮助的儿童。这一充满爱心的活动不但引人注目,而且也为企业形象加分,让人不得不为麦当劳的高明击掌叫绝。如此的宣传高招,也就不用奇怪有51%和46%的被访者会立刻想到可口可乐和麦当劳是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
2006年世界杯的赞助商大部分是德国以外的企业,同时这也展现了世界杯对于世界级大企业的吸引力:汽车赞助商是韩国企业现代,摄影器材胶片赞助商是日本企业富士,饮料赞助商以及食品赞助商都来自美国:分别是大名鼎鼎的可口可乐以及麦当劳。许多世界知名的企业都为了能够成为世界杯赞助商尔感到自豪。据统计,德国以外的产品将在世界杯赞助商中占主导地位。而这也说明了世界杯有很强的吸引力,引发的赞助商竞争空前激烈。
此外,本届世界杯的赞助商基本上都是全球体育赛事赞助常客,如吉列、万事达、可口可乐、麦当劳、飞利浦等。网络巨头雅虎则扮演了国际足联的网站合作商的角色,而名字尚不大为欧洲人熟悉的亚洲阿联酋迪拜航空公司(Emirates)也跻身到本届世界杯的赞助行列中。国际足联为了保护这些赞助商的利益和世界杯商标的使用权,专门立法保护世界杯商标,严禁非官方赞助企业在任何产品或服务,销售,广告中非法使用世界杯商标。“国际足联坚定不移地同那些非法侵占国际足联及其合作伙伴的商标和域名,并将其用于商业目的的行为做斗争!”国际足联市场部总监沃科郑重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