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三彩双鱼壶 高25.3厘米
收藏地: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双鱼嬉戏成一器
此壶1992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的一座唐墓中,是唐代三彩酒器中少有的模仿动物形象的肖形酒器。该壶为扁圆腹,壶体系由两条腹部相连的鲤鱼构成,器肩部即两鱼头顶部各有一鼻,可以穿绳系提,器口较小,被两鱼嘴共同承起。鱼尾朝下为器足。整个器体除鱼尾处外皆施三彩釉。此壶造型设计突破了常规,巧妙地利用两条对拥的鱼构成壶体轮廓,从侧面看,是一条躯体圆浑肥硕的鲤鱼正纵跃出水面,使我们联想到鲤鱼跳龙门时的一搏;从正面看,又犹如两鱼相对嬉戏,争抢食物,生活气息浓厚。且器形与鱼体的结合自然流畅,不露半点人工雕琢之痕。
唐代的双鱼酒壶
唐代的双鱼酒壶,已见于古代文献记载。唐人称为双鱼榼,如诗人白居易即诗云“何如家酝双鱼榼”,《说文》说:“榼,酒器也。”《急就篇》颜注云:“榼,盛酒之器。”由此看来,上文中所提到的双鱼酒壶,也许正是这一古代文献中所说的“双鱼榼”。
鱼者“余”也
鱼之所以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不仅是因为鱼可以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或观赏把玩,而且还由于“鱼”、“余”谐音,“鱼”可暗喻富足有余,表现了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上述三彩壶双鱼相连,可能寓意“连年有余”、吉祥如意。鱼生水中,每日吐纳不止;酒从壶口进出,就如鱼之纳吐,正可应合美酒富如江河水,任君斟酌永不尽之美好愿望。
唐代的三彩器
唐三彩是唐代最具时代特征的器物,是唐代陶瓷制作的最新工艺,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之功。唐三彩属于低温釉陶系统,以其造型生动、色泽艳丽、生活气息浓厚而闻名于世。所谓“三彩”实际上是指多种颜色,主要有红、黄、白、绿、褐、蓝、黑等色,因其以黄、绿、蓝三色为主,又因创烧于唐代,故称唐三彩。唐三彩造型品类繁多,既用于制作酒器,也可用于制作餐具、茶具和其他小型工艺品,如文房用具等,就连墓葬中随葬的俑像也施三彩,有的制作极为精美,如洛阳唐墓出土的一件三彩文吏俑,就颇具艺术魅力。
这件出土于河南洛阳唐代墓葬中的三彩文吏俑,头戴高冠,冠之正面饰以乳丁,构成“心”形图框,框内雕塑一鸟,展翅欲飞。面部雍容丰满,浓眉大眼,耳轮下垂,满脸胡须,沉稳中蕴含刚烈,颇有宰相之风。身着广袖红袍,袍边及袖口施翠绿和粉白色釉。双手持笏板,拱于胸前。在河南洛阳和陕西西安一带的唐墓中普遍出土三彩人俑像,三彩文吏俑仅是其中一种。除此之外,三彩人俑还有贵妇俑、男女侍俑、拉马俑、武士俑、胡俑、天王俑等,均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充分再现了唐代工匠们的雕塑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