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紫砂鉴定大师韩其楼先生评说:“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其次是形、工、款、功”。
笔者典藏一把“二十四瓣菊蕾壶”见图,为清初之物,高10.2厘米、口径6.4厘米,底印为“鸟鸣山客犹瞑”长方篆体印。
此壶为手工制作,并集浅雕和刻划于一身。造型为菊蕾,壶身由二十四瓣菊瓣围绕,每瓣均由手指按出,两头刀刻为端,全壶刻出四纹三组,为了美观与灵气,作者又塑刻一圈绳纹作身与肩的分界线,构思奇妙。折沿口,嵌入式拱盖,钮为含苞十六瓣花蕾,周边浅雕两组花叶各八片,壶腹下部为折边圈足底,冲天流与环把比例恰当,首尾相应。整壶工艺精湛,一气呵成,巧夺天工。底印“鸟鸣山客犹瞑”乃一句唐词,使此壶文人气息极浓。要强调的是此壶胎骨仍为纯真的本山绿泥,烧造温度适中,壶呈玉色略带青,油性重,呈半透明,极为滋润细腻,犹如一把玉壶,实为罕见。
纯真的本山绿泥乃紫砂矿中珍品,出产于紫泥夹层中,釉为“夹脂”,行家称紫泥矿为“肉”,石黄矿为“血”,本山绿泥矿则为“油”,含量极少,由于地层的不同,纯真本山绿色老矿砂在乾隆朝后就绝种,以后开采的本山绿泥烧后均成米黄色,油性较差,不透亮,可见此壶材料极罕,工艺极精湛,实为传世珍稀品,但不少藏友尚不识其真貌,故向大家介绍,掀开其真实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