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南宋湖田窑的花瓶,它高15厘米,口宽约9厘米。葵形瓶口如翻云舒展,瓶颈与瓜楞形瓶肚接得妥帖,恰如其分,整个瓶体大气,花瓶的釉面虽更显牙白,但像涂了一层油脂似的滋润,放在手中摩挲把玩,有一种手执美玉赏心悦目之感。
据史书记载,宋景德年间(1004年)朝廷在江西景德镇派出“监镇一员,以奉御董造”。清乾隆时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督造官唐英,他给乾隆奏折中称“御窑坊自宋景德中”。可见,宋代景德镇的湖田瓷窑,曾是官窑瓷的生产工厂。
但是,在以后的历史岁月中,人们讲起宋代瓷器,几乎都一致称颂五大瓷,而将湖田窑产品排斥在外,就其原因我想无非这样几条,北宋在景德镇设御窑工厂,但是,运输十分不方便。从江西经昌江鄱阳湖运往开封,这条运输通道水路旱路需要来回倒换,瓷器是易碎产品,人力担运,驴马背驮,难免受损。皇家贡品,谁都担当不起丁点闪失。为躲避责任,于是,督造者,监制者,发货者都舍此选择。第二,由于景德镇造瓷条件好,它拥有最好的高岭土,东部低山与丘陵中,森林茂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烧瓷木材。于是,湖田设御窑后,一时景德镇制瓷业蜂拥而起,宋末已达三百多家。大规模的生产,难免鱼沙齐下,量多质次,由此影响到宋代湖田窑瓷器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再说,古瓷的评价,历来有物以稀为贵,宋代汝窑器受收藏家追捧,因为它历经动荡,存世仅百件。三百多只景德镇窑烧白瓷、青白瓷,其问世数量足以让人目瞪口呆,还有什么稀罕之讲。
已是御窑的上好的湖田瓷器,却因运输不便,劣品干扰,最后被人们踢出宋代名瓷行列,淹没在历史的尘土中,这一岁月埋金的故事十分有趣,它给今天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收藏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