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全球古陶瓷艺术品,如果以质量、档次而言,无疑都是中国的最好。我的这一点见解大家都不会反对吧!过去,中国陶瓷产品因使用者的身份而分为官窑、民窑精品、一般民窑几类;外销瓷当然也不例外。
“外销瓷”这一名称,很多人都熟悉,但是分辨实物就不太容易了。我曾经接触过不少收藏家,他们的藏品素质都算不错,其中外销瓷也占相当比例,可能受到“外销瓷是大量订制及粗糙的”这一传统意识的影响,而误将自藏的外销瓷看作内销民窑精品。作为一个收藏者首先要分清楚各类物品,才能掌握好购入瓷器的市场价格。
所谓“外销瓷”,顾名思义,就是销往中国境外之瓷器。外销瓷概括为两大类:第一类由境外的订购者根据自己设计款式或自备颜料、规格等,来到中国订制的瓷器;第二类则是由境外专程来中国的外国人或者已在中国境内的外国要员,到中国市场购买专为对外贸易所烧制出售的运回国的瓷器。第二类瓷器一般盛行于18世纪后,例如有一定数量的Yen Yen瓶(即凤尾瓶)、五彩瓷器等等。
现试举两个实例与读者共赏 :
第一例是3个青花盖罐、2个觚为一组的青花陈设品(图1),通高44cm,绘画风景花卉,现在的市场参考价大约3万英磅。此类陈设品所绘题材是很广泛的,当时经营陶瓷的商业市场和今天的商业市场有相同的一面,陶瓷商人为了多接一些订单,而各出奇谋。例如:在陶瓷画上不同的图案,特别是中国民间故事、战将故事(或称刀马人)、八仙人物、缠枝花草及风景等等,这些图案都使洋人回味无穷。当时输出的外销瓷总量很多,依照着色划分,除青花以外,还有粉彩、五彩、广彩及描金等等。规格由10cm高至60cm高的都有。此类陈设品,因时间久远,现存的大多都破缺不成套装,一般只能见得到单一花觚或者单一遗失了盖子的罐子。即便这样,仍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亦成为现今市场上比较难求的藏品。
第二例是“克拉克”瓷盆。此类瓷器都是葡萄牙人订购的。“克拉克”本是葡萄牙一种商船的船名“Kraak”译音,澳门习惯称“加佬瓷”,这只是翻译成普通话和粤语的分别。葡萄牙从16世纪已开始在中国海域同中国商船进行海贸(笔者注:当时中国境内禁止对外通商,所以外国商船只能在中国沿海海域与中国商船私下交易),当时的中国商人已给了他们一个很有信用的印象。据记载,葡萄牙船长乔治·卡布拉尔首次在中国南部海域向不熟悉的中国商船订购了一批瓷器,准备献给当时的葡萄牙王,但被对方要求预付全部货款,而交货期却是1年后。因为当时他一定要购得瓷器回国,只好抱着赌博的心态,向对方预付了全数金额,并约定一年后交货。令葡萄牙人惊讶的是,中国帆船商人果然准时无误地如约到达该海域交货,用诚信取得了良好信誉。自此,外国商船便很放心地与中国商船展开频繁的交易。可见,自古至今,生意之道,首要信誉良好;鉴古证今,无论收藏界业者还是收藏者之间的交流,亦不能例外,诚信及信誉是首要的。
图2、图3即是上面介绍的青花折腰“克拉克”大盆,直径38cm,胎薄而坚硬,明万历时期烧制,是一件使用瓷。“克拉克”瓷的特色是圈足,往往粘有比较粗的沙粒,盆底圈足内一般有很明显的跳刀痕,盆边扇形8个开窗内绘上花鸟、多子图,盆中海堂形开窗内绘上人物亲子图,盆背折腰以外一般都随意绘上开窗和抽象图案。整体上讲,此盆是很具民族特色的。按此盆的发色,现在市场价约4000至5000英磅左右。葡萄牙人、澳门土生葡人及美国人都非常喜欢把这种瓷器作为装饰豪华客厅的陈设观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