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平壶和茶器造型,不同于一般茶壶的要求。水平壶容积很小,是我国广东、福建一带喝“功夫茶”的器具,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不少使用和收藏者,因为喝“功夫茶”时,壶内要放很多茶叶,仅用开水冲泡,茶汁出不来,还必须将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壶的外面,使茶壶浮在热水中,才能使壶在热水中保持平衡。壶嘴以直形嘴为最多,以利于使用功能及生产工艺。传统式样的紫砂水平壶有线圆水平、扁雅水平、汤婆水平、线瓢水平和什锦水平等,造型美观,制作考察,质地致密,颇为中外人士赏识。茶器是日本民族所爱用的产品。茶器的造型特怔是一般不用端把(传统样式的壶把),而在与壶嘴成九十度角处装一柄,也有连柄都不装的。茶器的口部较大,嵌盖较多,一般用“流”代替嘴。茶器的容量,一般在二百到三百毫升左右,其“流”的根部较大,所以出水爽快。
紫砂壶成型均由手工操作。紫砂艺人善于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处理紫砂壶造型的各种比例关系及形式变化,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重复的方法,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另一种是对比的方法,是在变化中求统一。制坯成型时,紫砂壶类中的圆器,是用传统的“打身筒”方法制成。以这方法制成圆壶,其圆正度与轮制的圆器无异。紫砂壶类中的方器,则是用传统的“镶身筒”手法制成,其工序情形陶板结合法相同,但有许多细致工序是宜兴陶艺所特有,所谓“意至器生,因穷得变”。
(二)
紫砂壶陶刻装饰艺术,是由制壶艺人署名刻款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饰形式,最早见于元代铭壶“且 契茶、清隐”五字草书。至明代,供春、时大彬等名家所制紫砂壶都铭刻着作者的姓名和制作年代,一般都刻于壶的底部或壶盖子口或壶把下等不显眼处。如供春制树瘿壶把下刻有铁线小篆“供春”二字;时大彬制凤首印包壶壶底镌“万厉丙申时大彬制”二行楷书。后来,由于茶事业兴盛和紫砂壶的社会影响,追求书法艺术和铭刻趣味,不仅是制壶人自己落款题词刻于壶上,而且还吸引了社会上不少精于品赏的书画家、金石家及文人墨客,他们也纷纷介入紫砂,出样订制的挥毫饰壶。同时,刻画装饰的部位也都移至壶的肩、腹、盖面告示显眼处了。
紫砂茗壶一般不上油,以其本色特性称著。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一度在紫砂壶上施炉均釉、用珐琅、粉彩绘图案和在壶表包锡、镶玉、描金的装饰,或进行抛光及金银丝镶嵌等装饰工艺,也可使产品别开生面,流光溢彩,另创一种艺术风格。现代讲究紫砂本色,故很少采用此种工艺。此外,还有用本色泥在紫褐色壶上绘画的泥绘工艺。除了各式茗壶,紫砂还用来制作茶杯、花盆、文具、挂屏或陶塑、杂件等。
紫砂壶入窑烧炼耐火度较高,不易变型而容易变色,紫砂壶烧成的颜色,本来是一种黯紫色,古雅幽静的色调,器身上布满着“银砂”、“珠粒”,隐现发光,所谓“黝若钟鼎,灿烂琬琰”。以后,经过历代艺人的调墨、沉香、水碧、冷金、闪色等,此外还有葡萄紫、榴皮、梨皮、豆青、桔柚黄、新桐绿、琅 干翠等名称。其中最好的是紫色,如果紫色的壶再入窑烧炼,即成青黑色,俗称“乌灰”,古雅可爱。这些多种多样的颜色,有的是泥料的天然本色,有的是艺人们利用不同的泥料调制配合,并在烧炼中发生的种种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形成的,即前人所谓“种种变异,妙出心裁”。
(三)
当代紫砂茗壶的特怔是:充分利用紫砂泥可塑性强的优势,把壶艺师们丰富的艺术想象立体化。作为茶具紫砂壶,它厚薄有度,端握顺手,注茗流畅,用来得心应手。作为壶艺,它集造型艺术与装饰艺术于一体,圆器骨肉亭匀,珠圆玉润;方器线面挺括,轮廓分明,筋纹器节奏有序,纹理精巧;塑器肖形状物,理趣兼备,体现了高度的美学法则。特别是在装饰上展现出多体书法的诗词歌赋、花鸟山水及图案人物等等,使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与壶艺融为一体,更增添了迹外传神的韵味,使人饮茶之余,油然产生陶情冶性的美感。
当代紫砂茗壶的制作技术及装饰艺术,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又有了空前的发展。紫砂泥色彩的调配更加运用自如;纹饰采用了浅浮雕、印花、贴花、书画镌刻及金银丝镶嵌等新工艺;造型也更加新颖别致。新一代富有开拓精神的壶艺师在茁壮成长。他们的作品,仿创结合,构思新颖,制作精湛,展现出百品竞艳的时代气息,把紫砂壶艺术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宜兴紫砂工艺厂送展的系列紫砂茶具,荣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充分显示了中国紫砂茗壶的独特艺术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