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业界人士说,文化建设对西部瓷都21年来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开拓了老板们的视野,让大家清醒地意识到,文化是金,文化是企业的生命力,使西部瓷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他们认为是文化成就了西部瓷都。但换个角度看,恰恰也是西部瓷都彰显着当地的企业文化。从这个角度看说不清楚是文化成就了西部瓷都,还是西部瓷都成就了文化。
星火燎原
今天的夹江人不会忘记1987年。那一年,夹江县蟠龙乡罗华村村民陈长富找了几位村民,共筹资67万元建立了夹江建筑瓷厂,点燃了夹江陶瓷的第一把炉火。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后,界厦、永发等建陶企业相继点火。一个小小的夹江县城,在短短的时间里成了陶瓷的世界。“那个时候好像刮了一阵陶瓷风一样,风停了以后,满目都是陶瓷身影。”县城一位市民如此回忆。
就着这阵滚滚热浪,夹江县委、政府以极大的热情因势利导,决定壮大和培育陶瓷支柱产业。从此,陶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夹江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建成5.8平方公里的夹江经济开发区。随后的2002年5月,夹江县委、政府加大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力度,以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引进的全国三大陶瓷基地之一的广东佛山大型陶瓷企业为主体,新建夹江广东佛山工业园区。以县委书记领头组成的考察团前往广东佛山取经,地方政府的热忱打动了很多佛山的企业,他们看到了夹江政府的诚挚之心,纷纷将工厂设在夹江广东佛山工业园区。
广东佛山一知名企业与夹江县米兰诺有限公司合资兴建了佳仕德陶瓷色釉有限公司,该企业从协议签定到正式进场期限只用了短短6天时间。投资方老总在6天后进入园区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称赞道:“真没有想到工业园区管委会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征地拆迁工作。”
“正是因为佛山陶瓷企业进入夹江,才优化了夹江的陶瓷产业结构,才扩大了夹江的陶瓷生产规模,才带动了当地陶瓷产业的升级换代和陶瓷品牌战略的建设,并大大地促进了夹江陶瓷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当地政府领导曾这样评价。
今天,夹江广东佛山工业园区已成为夹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园区位于新场镇,紧临成乐高速公路夹江出口,距成都仅100公里。园区辖两镇一乡,总面积5平方公里,成昆铁路、省道103线穿境而过。区内投资环境优越,有丰富而廉价的电力和天然气,有110KV变电站、35KV变电站各一座。天然气配气站日供气量达80万立方米,能为建陶业提供充足的能源。区内设有电信分局,程控电话及移动电话覆盖全区。水资源丰富,最适合于发展建陶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工业园区分为:陶瓷及配套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生活商贸区。陶瓷及配套产业区立足陶瓷产品结构调整,发展瓷砖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工业陶瓷等新产品,以及相配套的陶瓷科研、销售、信息、陶瓷机械等,集陶瓷科研、产供销、配套服务于一体。
2004年9月23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联合授予夹江“中国西部瓷都”荣誉称号。凭借这块金字招牌,夹江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辐射也越来越广。如今,一个初显雏形的“陶瓷商圈”,正在以夹江县城为核心,在全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辐射作用。
一个求大于供的局面
目前,夹江已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建陶产业为支柱的特色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符合夹江实际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全县共有建陶企业110家,生产线309条,年生产能力达5亿平方米,占全省的2/3,占全国的18%,2006年,夹江建陶及配套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0多亿元,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建陶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
近日,很多陶瓷企业出现的断货现象更振奋人心。在新中源陶瓷公司,各品牌老总们纷纷为争取更多的货源向高层“诉苦”。巴丹老总童万荣说:“要货的电话每天都要接好几个,真是不知道怎么向客户解释啊!”米兰诺陶瓷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何德祥在提及产品热卖时说:“现在要靠关系拿货了,有些工程根本就不敢接,各大厂家都在想办法提高产量,我们也刚刚整合了丹棱银和瓷厂,争取在淡季来临之前赚个盆满钵满。”
前年年底,由于天燃气供应一度出现紧张状况,导致陶瓷市场货源紧张,价格上扬,产品供不应求。建辉、新中源、新万兴、米兰诺等企业迅速做出用水煤气做补充能源的决定,在斥资修建水煤气发生炉后,从2007年初开始一直满负荷生产。去年年初,该县许多优势企业都出现了先付款、后生产、次月提货的现象。
专家分析,夹江建陶资源可供百年之用,建陶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以建陶业为依托,夹江新一届政府提出了坚定不移地奋力推进“中国西部瓷都”品牌,努力跻身四川省经济强县,创建富裕文明的四川“乐山北大门”的奋斗目标。夹江经济开发工业园区,必将为“西部瓷都”的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瓷都隐痛2005年,西部建陶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瓷都企业家和当地政府官员,谈得最多的就是西部陶瓷业的价格问题。西部建陶业的低价,已严重影响到了西部瓷都区域品牌的打造与提升,成为西部瓷都一块挥不去的阴影。
西部廉价的天然气、原料、电力和人工成本,都是其它产区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夹江陶瓷企业的利润也比任何一个产区低,受市场竞争的影响,不少企业曾一度挣扎在盈亏边沿线上,毫无利润可言。一片砖能赚到一毛钱的企业已是很好了。更为可怕的是,像新万兴、新美等陶瓷企业,虽然也开发出了不少定位在中高档的产品,但消费者仍旧给其打上了“廉价”的夹江烙印,根本就卖不出多少,反而是那些大路货的低价产品更受欢迎。夹江砖就是低价格,已成为夹江陶瓷的一块心病。
有专家指出,阻碍夹江陶瓷业发展的因素并不只有价格问题,可以说,价格问题只是一个表象,在这个表象下面有着更为深刻的原因。
在价值链中,生产处于低端,研发和销售才占据价值链的高端。而夹江陶瓷企业的经营活动大多主要集中于生产领域,在研发、专业销售环节获利很少,专业化的销售公司和庞大的营销队伍尚未真正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尚未从“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从而在区域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好在市场是公正的,“廉价”的夹江产品最大限度的流入市场后,尽管企业的利润不高甚至亏损,但却为夹江瓷品换回了市场,消费者的认可让很多陶瓷企业出现断货现象就是最好的注脚。
当然,要摆脱夹江产品的“廉价”仅仅依靠大量的产品是不能解决问题,这需要更多的夹江陶瓷企业共同的努力。
几剂猛药
追寻夹江陶瓷业发展踪迹,记者看到一条清晰的产业积聚脉络:1987年-1995年,夹江陶瓷生产企业发展到30个,产业初具雏形;1995-1999年,陶瓷生产企业达到87个,完成以税收等政策扶持为标志的第一轮产业积聚;2000-2003年,陶瓷生产企业达到110个,完成以技术创新为标志的第二轮产业积聚。
如今,夹江陶瓷产业集群已被列入四川省20个百亿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规划,瓷都能否在二次创业中最大程度发挥各自在链条上配置资源的优势,突出“低价”阴云的笼罩,正牵动着当地政府的心,也牵动着夹江陶瓷企业和业内人士的心。
业内人士介绍,如今瓷砖已进入时装化时代,瓷砖新产品层出不穷,目前佛山陶瓷产品与意大利、西班牙陶瓷产品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今年意大利博罗尼亚陶瓷博览会上,流行的金属釉、皮纹砖、木纹砖、布纹砖、石纹砖、马赛克等品种在佛山都开始批量生产。同时,为降低陶瓷生产的综合成本,在广东佛山、肇庆、河北高邑、河南鹤壁等地,大规格陶瓷生产线大量出现,这些生产线日产量一万多平方米,甚至两万平方米。佛山陶瓷行业最近2-3年来,每年都要增加100多台胶辊印花机,而目前夹江仅有一两台胶辊印花机。这些竞争上的劣势都摆在了夹江陶瓷产业面前。
有专家分析认为,虽然佛山陶瓷行业的技术开发力量要强过夹江陶瓷行业,但这些陶瓷新产品,大多不是陶瓷生产厂家独立开发的,众多的意大利、西班牙的色釉料公司长年驻扎在佛山,为佛山陶瓷企业提供着诸多的生产技术服务。因此夹江的陶瓷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国内外色釉料公司的技术资源,必要时与技术服务公司全面或部分合作,不断研究开发陶瓷新产品,全面提升陶瓷产品的品质。技术创新不容忽视。
专家说,夹江陶瓷的兴旺为其上游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具有完善发展配套产业的良好机遇,只是夹江陶瓷相应的产业链还不够完善,近几年来,几家较大的佛山陶瓷色釉料、添加剂企业在丹棱、威远、自贡等地投资设厂,应引起夹江陶瓷行业的重视,毕竟建陶行业是一个集群式产业,对产业链有着相当的要求。夹江陶瓷应尽快利用自己的市场优势,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完善整个陶瓷产业链,全面建立夹江陶瓷的优势。
目前,夹江陶瓷繁荣主要营销模式是以定点经销商模式为主,以直销为辅。现在,各行各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营销的时代,建陶行业也不例外。因而,有专家建议,部分营销攻略可以进一步充实夹江陶瓷的营销策略,提升夹江陶瓷的品牌形象,如:大展厅战略结合统一的专卖店形象,不仅显示企业的实力,而且丰富企业的形象,同时营造了“体验式销售”环境,把时尚的家居文化设计与陶瓷产品展示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使经销商和消费者看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而且是整体的空间效果;设计师销售策略,不仅仅是通过设计师向终端消费者推销企业产品,而且对于占领精装修市场及向社会全面展示企业的品牌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适当进入建材超市与电子商务等,以全面实现营销模式上的创新。
链 接
百年根基
据了解,夹江拥有建陶业所需的丰富的自然资源。红土、页岩、河砂、黄砂等生产墙地砖的原料——红坯砖原料蕴藏量大,其中页岩资源尤为丰富,全县22个乡镇中有16个乡镇拥有优质页岩粘土,现已探明的地质储量达4亿吨,可供陶瓷业开采100年以上。红坯料对于节能降耗、生产原料本土化、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环保水平均能起重要作用。因而,进一步确定夹江陶瓷的生产成本优势,做好环保工作,主要是减少陶瓷生产的环境污染及直接利用陶瓷生产的固体废料与液体废料制作陶瓷制品。成本优势与环境保护是夹江陶瓷持续发展的基础。
正因为有这些优势,所以夹江县政府信心百倍。他们在“西部瓷都”2010年规划路径中,提出了“六个一”打造百亿陶瓷产业集群的思路:贯彻一个理念——循环节约,坚定一条路线——红坯研发,突出一个主题——结构调整,培育一个核心——品牌打造,完善一个系统——产业集群,健全一项规范——行业秩序。未来几年,夹江将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5亿企业1个,过10亿元企业5个,过1亿元企业10个,过5000万元企业30个的“1513”工程,全面推进百亿建陶产业集群建设。一个崭新的夹江,一个创新的“瓷都”正在崛起。
夹江的陶企已成“行”成“群”,“集群效应”业已形成,建陶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相应配套产业30多个,熔炔、色釉料、碳化硅、陶机、包装、运输、矿山开采等企业90多家。吸引了山东、广东、福建等省及成都、攀枝花等地为陶瓷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外地驻夹办事机构160多家。带动发展包括个体运输户、陶瓷产品经营户、页岩开采户、货运信息部及零配件加工户一千多家。陶瓷产业由过去单一生产型向陶瓷科研、生产、商贸、配套“四位一体”的格局发展。目前,在夹江足不出户,就可备齐一个建陶厂所需的各种材料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