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13世纪阿拉伯船只
黑石号水下场景
长沙窑碗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满载货物的唐代沉船,船只装载着运往西亚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此次打捞出水大量长沙窑瓷器、金银器和3件完好无损的唐代青花瓷盘,引起各界轰动。
这艘被命名为黑石号的沉船经打捞后,文物长期处于库存保密状态,在未确定打捞文物最终归属时不允许全面发表资料,只有极少数专家有机会接触这批文物。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谢明良《记黑石号沉船中的中国瓷器》、李艾华《遗落海上丝路的明珠》和一些新闻报道予以初步介绍。这批文物于2005年最终落户新加坡,在整理研究阶段,一些中国知名学者获邀前往观摩沉船文物并拍摄图片,使国内学术界对此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本文将打捞经过和文物概况简要介绍,限于篇幅,主要介绍打捞过程、文物概貌和船只结构探讨,打捞瓷器今后将分专题研究探讨。
宝藏面世
2004年4月,英国《独立报》发表长篇文章《1200年前的沉船宝藏告诉你一个未被探触过的中国》,讲述了发现“黑石号”的传奇故事:时年47岁的德国人沃特法(Tilman Walterfang)从东南亚海域打捞出价值连城的沉船珍宝,从而拥有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打捞财富。沃特法先后打捞到3艘古代沉船,其中即包括轰动世界的“黑石号”。沃特法原先只是德国一家水泥厂的老板,嫂子是印尼人,他听厂里印尼工人提到婆罗洲和苏门答腊之间的岛屿水域沉没有古代珍宝,1996年,他带着潜水装备与印尼工人赶往传说沉有宝藏的水域。本来他仅是利用假期潜水并感受海底寻宝,不想很快就有收获。1997年沃特法发现了明代鹰潭号沉船(音译),1998年又发现了马热尼号沉船(音译) ,并于同年在勿里洞岛外海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了一艘沉船,将其命名为“Batu Hitam”,中文意译为“黑石”号。对“黑石号”的打捞始于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基本完成,从2000年开始对打捞文物进行整理。因为出水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铭文,结合其他器物考证,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