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之后,江梅之前,水仙是隆冬时节里的一点生机,是民间里寓意吉祥的年花。在这寒风萧萧的冬季,清新高雅的水仙以它短暂但热烈的生命,为人间奉上一片年的温馨,它所需要的,仅此一盆清水。
人们赞美水仙的纯洁,并把那心生的欢喜刻画入精美的水仙花盆中。当许多的家庭摆放满盆的“花开富贵”时,古雅轩主人胡桂标却把一株亭亭玉立的水仙,养于小巧的古董水仙盆中。自十几年前开始涉足古陶瓷收藏,他就收藏了十多个古董水仙盆,每年的新春佳节,一份古拙的美,承载一片馨香。
小巧花盆衬玲珑
水仙花早在宋代便已广受国人爱戴,在宋代的宫廷中,流行用水仙盆种植水仙花,据冯先铭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对水仙盆的描述,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为最佳,其形式有椭圆状、口外撇、斜腹、腹底有凸起的线纹为饰,平底、有四足或无足。
明清时期,水仙盆的造型更为丰富。胡桂标向我们展示的水仙盆包括清乾隆、清嘉庆、清光绪以及民国时期的制品,其口形多样,除了圆形、方形等,还有造型别致的海棠式口,器口椭圆,呈四瓣花口,优美异常。
不同于当今的水仙花盆,这些昔日经常置放于红木花几上的古董水仙花盆形制小巧,仅可放入一棵水仙头,愈发衬得那花儿亭亭玉立,玲珑脱俗。
细品器物古意浓
插入新鲜花卉,以怒放当前的生命衬托岁月悠长的古陶瓷,胡先生说,这样的欣赏自有一番雅趣。细细品味形制与釉彩的细节之美,静心欣赏的人们可以领会每一件水仙花盆的独特魅力。
唇口,斜肩,底有四个方足,一只素三彩水仙盆(口径19.5厘米,6.5厘米) 以黄、绿、紫的三色,展现出一幅生气盎然的画面。素三彩乃低温彩釉一品种,以黄、绿、紫、白等彩料为主,不用红彩。最早的素三彩见于明代成化年间,到了清康熙时,素三彩已非常盛行。这只制于清光绪年间的水仙盆内施绿釉,外施浅黄釉,并以凌厉雕工刻画出岩上黄菊纹饰,只见那菊花展姿于紫色的岩石上,一朵怒放,一朵含苞,洋溢生动气息,玲珑中透着古拙,充满了朴实之美。
青花虽是用色素雅,却因装饰图案的丰富而增添一番华丽。一款清乾隆青花牡丹海棠口水仙盆(口径19厘米,高5厘米),唇口,溜肩,四足如意纹,盆内施青白釉,唇口上画有几何纹,外面乃青花缠枝牡丹。只见该青花发色沉稳,画工精细,笔画流畅,缠枝纹构图丰满,寓意着花开富贵,如意吉祥。这花繁叶茂的缠枝纹同样呈现于一只清嘉庆年间的方形青花水仙盆(口径17厘米,高6.5厘米,唇口,斜肩)。在此作为主题装饰的缠枝纹兴起于宋,并于元、明、清三代盛行,主要包括刻画、模印、彩绘等表现手法。在这波卷缠绵的图案中,除了我们所见的缠枝花卉,还有缠枝石榴、缠枝灵芝、缠枝宝相花等纹样。
乳光幽雅,色彩流淌,仿宋代钧窑的海棠形水仙盆(口径20厘米,高6.5厘米)是胡先生最为喜爱的一件水仙盆。在釉色上,该盆仿制了宋代钧釉的特点,窑变后的色彩斑驳亮丽;在形制上,乃青铜器形的复古,两层鼓钉模样古拙,四只如意足古意浓郁。据《中国古陶瓷图典》介绍,钧釉是中国古陶瓷史上为数个别的以窑名作瓷釉的称谓,它天蓝中闪耀红、紫斑块,这种被古人称为“窑变”的现象乃瓷器在窑内烧成时,因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过氧化或还原作用,在出窑后所呈现的斑驳釉面。
窑变本是偶然生成,但经烧瓷艺人的反复研究,寻得规律,这鬼斧神工的天然创作遂变成一种特殊的工艺。有记载,景德镇的窑变釉在清代时便已作为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虽然色彩仍是变幻莫测,但已能够人为配制釉料,掌握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