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角色升级
从追逐市场到创造市场
浙商仿佛就是追逐市场“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早已成为广为人知的一句“商谚”;仅在西部省份,就有近300万浙商在实践着“你发展,我发财”的商业信仰。浙商以其精明善贾和务实低调而赢得了21世纪“赚神”和“浙商不倒”的称谓。
热点推荐:
老板必读:赚钱的十大戒律 郭台铭:台湾首富的赚钱哲学(图)
1.2元到20亿的“生钱运动” 多年赚钱的九大生意经
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甚至在欧美各国城市,到处都有操浙江口音的投资者和生意人。在各地的“浙江村”、“温州路”、“义乌街”,很难听懂的“浙江话”成了各地的本土语言。
浙商是中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投资者经营者群体之一:
历年的《福布斯》和胡润推出的中国内地富豪榜,浙江籍富豪人数均居第一;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序,浙江更是遥遥领先,近年上榜数稳定在一百七八十家,一省独占1/3强。
不过,现在也许应该给予浙商新的定位,即“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这句话倒过来更为准确—“哪里有浙商,哪里就有市场”。
“资源小省”
成为“内资输出第一省”
浙商在自身富裕发展的同时,还给浙江经济带来了奇迹:
浙江是人均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倒数第三的“资源小省”,但现在却成了中国最大的“内资”(主要是民间资金)输出省份,而浙商在省外全国各地投资创业的人数达390万,也是全国第一。有人说,应该在“鱼米之乡、文物之邦”之外,浙江应该再加一个“老板故乡”的新头衔;
浙江GDP总量已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四位;人均GDP高出全国平均数近一倍,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农民人均收入连续18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也已超过广东,居于首位。
浙江对全国的税收贡献也是举足轻重。2005年浙江省国税收入达到了1662.84亿元,同比增长18.22%,占中央级税收的近十分之一。“十五”期间浙江省累计国税收入5780.29亿元,年均增长21.01%。 在出口退税方面,2005年浙江的出口退税额为577亿,仅次于广东排在全国第二位。
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本、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上市公司户数等6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浙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共生共荣,小企业和规模经济的统一,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互动,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集群等,这些现象不是浙商的首创,就是浙商做得最好。
活跃的浙商使得浙江经济正在成为辐射全国的“浙江人经济”。资源不怕少,企业不怕小,身段不怕低是他们的特色和优势。据央行测算,浙江省“十五”期间民间资本总额可达8300亿元。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资本蓄水池”。而浙商大规模出省投资,无疑将资本蓄水池变成了助推器,成为拉动全国经济成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