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福建建窑生产带兔毫斑纹的黑釉茶盏。宋、元时期福建其他地区也烧这类瓷盏,但均不如建窑产品精巧。建窑兔毫盏北宋时始烧,南宋时最为繁盛。元代不再生产。兔毫盏是宋代建窑的特殊产品,造型为口微敛,斜壁较深,小圈足。外釉不到底,足部露铁锈色胎,黑色釉面上流淌出丝丝兔毫般的纹理。兔毫纹的形成机理与胎质和釉质有关。其胎是由烧成温度偏低的瓷土制成,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和氧化铁的含量高,三氧化二铝含量稍低。其釉中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含量比值比其他黑釉比值偏小,三氧化二铁和氧化铁含量偏高。因此,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受热产生的气泡将熔入釉中的铁微粒带至釉面,当温度达1300℃以上釉层流动时,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冷却时从中析出赤铁矿小晶体,于是形成了细长似兔毫的纹理。兔毫釉从外观上可以细分为金兔毫釉、银兔毫釉、灰兔毫釉、黄兔毫釉,也有纯黑釉。各种兔毫釉的形成都是由于在烧制过程中,釉受热产生液相分离,分离的液相析出氧化铁结晶所致,与烧成气氛和冷却制度有关。兔毫盏名扬天下,完全借助于宋代的饮茶之风。从皇帝到士大夫阶层的饮茶论著中,都以此为点茶、斗茶的首选茶盏。宋代诗文中也大加赞美,有“松风鸣雪兔毫斑”、“兔褐瓯心雪作泓”之句。由于皇室对兔毫盏的偏爱,北宋后期建窑一度专为宫廷烧制茶盏,更使建窑地位显赫。参见“黑建”。(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