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在这里总是感到不自然,地域差异。还有语言是很难的一道坎儿。我刚来上海上了公交车,售票员用上海话说两元,我一下子懵了,这说的是什么呀?后来她改口普通话我才听懂。从来没想像过有这样的语言!”现在晓丽还是听不懂上海话,别人一说她就如坠云雾中。在招聘之中,她强烈地感受到了语言问题的重要性。不仅招聘广告上写着“有上海户口者优先”或“懂沪语”,一次她去面试,坐下来时考官满脸堆笑地说:“你是上海人吧?”晓丽摇摇头。考官的脸马上变了,语气不再热情,例行公事地问了她一些基本问题。后来自然没有下文。
时间一天天过去,工作依然没有着落,晓丽带来的1000元早已花光,而她总是不好意思向父母开口。自己这么大了,还靠父母养活,真是太对不住在小城里操劳的他们了。没办法,她向小凤借了钱,自己呢,也更加节剩一次次地投简历、面试,总是失望而归。原来的标准一再降低,甚至她觉得只要这份工作一个月给她800块,她就去干。独在异乡为异客,从小没出过远门的晓丽更加觉得孤独,没有工作,心里时刻都不安稳。另外一个令她担心的事情是不断遇到“皮包公司”,她笑言已经碰到超过5家了,都总结出它们的模式了:“这种公司都是在偏僻的居民楼里,或者是租来的民房,好不容易找到进去了,是一间空荡的房子,一男一女,几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部电话。然后他们俩一个劲儿劝说你加入公司,用的语句都出奇一致,什么我们公司业务很大,你进来只试用两个月就转正,明天这个职位就不招人了。两个人在那里唱双簧,到最后才说要交150元押金。见你犹豫,他们会说那么我可以私下给你便宜点,100怎么样?”在济南经历过找工作的晓丽自然不会上当,这些公司害得她跑很远去面试,然后失望而归,交通费的损失算下来也不少埃“所以你看到报纸上那些条件很优厚的公司,一般别去!十有八九就是假公司,骗钱的。”晓丽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皮包公司”?并且都堂而皇之地在很权威的报纸上招聘?
“还钱,我不能回头”
“我现在是想回头都不行了,欠着朋友的钱呢。”这位22岁的女孩无奈地笑了,“只有拼命找工作,一定要赚钱还钱。”再也没有当初的活泼热情,闯荡的热心被无情的现实狠狠击碎,连自信都一点点消失。晓丽说她现在是从未有过的自卑,从来没有这样失败过,来上海快3个月了,可是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偶尔在朋友介绍下做几份发传单之类的兼职,可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埃“未来?我现在还没有未来,只有自己一天天找工作,四处跑。说实话,有一点后悔,我不该这么冒冒失失地跑出来,可是现在我没考虑回家,想的只是找工作。”望着西边落下的红日,她的眼里满是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