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阅览室
自从《逃离外企》这本书出版以来,一直收到很多读者的电子邮件。很多朋友也和我来讨论关于职业生涯的定位和发展的问题,问题最多的是集中在职业的选择上。很多人问我,究竟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
我对绝大多数的读者的背景,知之甚少。但是我要说明的一点是,职业选择并不是一种投机,它是厚积薄发的一种过程。职业生涯需要的是经营,选择仅仅是其中之一。
最重要的并不是暂时的好工作,而是不断追求成长!
一份好的工作,是可遇不可求的。世界500强和国内领先企业每年都会进行校园招聘,能应聘上的,自然说明你综合素质不错,但这并不代表了你一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没有应聘上的,也不代表你的职业生涯就此完结了。事实上,大多数成功人士并没有很好的职业起点,而正是这些并不怎么好的起点,激励着他们走上了成功之路。
几乎所有的职业人士都会遇到职业瓶颈,这似乎就像中年危机一样,无法避免。一般人到了三四十岁,往往就会遇到这个瓶颈,其原因不外乎失败之后的一蹶不振,或者是成功后的志得意满。
成长是习惯所造成的。National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早年命运多舛,家境十分凄凉,他遭遇过父母破产,在同一年中失去过三位哥哥和姐姐。但是困苦有时候往往会让人产生征服环境的强烈欲望,松下曾在他的自传上写到,正是逆境让他产生了日益壮大却不失人本主义的雄心壮志,并数十载的勤学不辍,最终成为一代伟大的企业家。松下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9岁就去做了自行车店的学徒,这个多病、悲惨、贫穷的小孩不但胜任了这份工作,还不断地追求进步,他后来又成为了大阪电灯公司一位上进的员工,以及商业界的成功企业家。松下所使用的商业策略,比20世纪其他企业家要高出许多,这很大程度之上取决于他在获得一定的成功之后,并未放慢脚步,反而更加努力,进而不断超越他人,终于站在了成功之巅。松下不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成功企业,还成为了远远超越单纯经济利益的政治家和哲学家。
这一切,完全取决于松下的不断学习和精益求精。
尽管“理想”是现今这个功利社会很少再被提及的名词,但我还是不得不再次强调,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完全取决他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短期的是目标,长期的就是理想。
有不少营销人会说“我对现状不满”,但什么是可以让自己满意的呢?是钱多点吗?还是职位高点?
我发现有职业不满感的营销人往往集中在两个层级。一种是毕业才几年的“半新不旧”的人,一类是30到40岁的人,他们往往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想要突破却很难。
“半新不旧”的人与其说是不满,不如说是彷徨。他们往往觉得工作已经几年了,级别却一直还高不上去,想要晋升似乎很渺茫,想要跳槽机会也不多。我也时常收到这些朋友的电子邮件,他们的问题常常集中在呆在公司好还是跳槽好,但往往,这两个方向他们觉得还都不是特别的好。
我们来分析下这种“不好”是怎样产生的。对于这些朋友,我要说的是必须要沉得住气。继续在原来的公司等待机会也好,跳槽也好,其实这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职业生涯的最初几年,你增强了自己多少的实力?
职业生涯的最初,是打基础,也是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阶段,这段时间必须放弃所有的投机心态,踏踏实实的吃点苦。尽管你可能会抱怨不公,付出与报酬完全不成正比,但以长远的职业眼光来看,早期职业生涯吃的苦越多,你未来得到的回报通常就会越大。在这个阶段报着投机心态的营销人,通常未来会吃足苦头。这就像种树,叶茂的基础就是根深。你很难相信一个没有扎实营销基础的人能走得很远,哪怕他运气好不小心做到了一定的职位,也肯定不会做得好。因为做到高职位,学识和经验都是必备的条件,否则哪怕做到了也很难服众,也缺乏领导好一支团队的必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