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式之—,特征是壶身扁平,肩腹部有系,便于穿绳提携。瓷质带系扁壶出现于东汉时期,是仿铜器形状制作的。1986年浙江余杭反由出土的东汉青釉扁壶,为圆唇口,直颈,扁腹,长方形足外撇,上腹两侧有对称的衔环耳。西晋时壶体呈丰唇,直口,短颈,圆肩,肩部两侧各贴塑带翼鼠为系,壶腹扁圆,圈足为椭圆状。南北朝、唐、五代时期出现了一种带西域风格的扁壶。如1971年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出土黄釉瓷扁壶,敞口,短颈,肩两侧各有一带孔凸起为系。壶体扁圆,上窄下宽似核桃状,底部假圈足,扁腹两面印有胡人舞蹈图案。与此相似的扁壶还有唐三彩制品,所不同的仅是纹饰上的变化。辽宁省博物馆收藏辽暗黄釉印花穿带扁壶则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征,长方形口,短颈,扁圆形壶体,椭圆形圈足,周边有凹沟,共有6个系。与之相似的扁壶,在内蒙古和林格尔晚唐墓中也有发现。收藏于宁夏海原县文化馆的褐釉扁壶、蘑菇形口,短粗颈,壶体扁圆,周围有四系。元代四系扁壶,唇口外卷,短颈,溜肩、装有四系、腹侧垂直,腹面平,长条状平底,造型风格与前朝完全不同,烧造地点有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带系扁壶名称相同,然而由于历史时代不同,形状各有差异,各个时期都反映了浓厚的时代特征。(见图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