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为农民增收的理想,他从繁华的都市走向希望的田野,十年的打拼致富了一方乡亲,也丰满了自己,张浩:“我们农民可以自己寻找出路,自己可以拯救自己。”
对话对象:长沙市浩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浩记者:李忻记者:今天来到我们《对话青年俊杰》直播室的是长沙市浩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浩,张董,你好!从95年你创业至今已经有十个年头了,这十年里你似乎创造了很多的奇迹,你认为自己真的让周围的乡亲富起来了吗?
张浩:从95年开始,种无公害的反季节蔬菜,再到养猪种花卉苗木做有机肥,搞这个肉食品贸易,建一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一个五星级农庄,首先直接雇工或用工的劳动力数量,直接受公司产业化和带动影响的劳动力差不多一千个,我们专业合作组织下面的会员,这一块影响受众,他们的经济收入都有明显提高。当然我们还要更加努力,使我们的产业化程度规模做得更大,辐射带动的作用会更明显。
记者:那你的公司具体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帮助农民致富?
张浩:比如说象养猪协,我们叫做统分结合的模式,一种技术经济型的行业组织,就是分开饲养,分开核算,分开经营,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饲料配方,最终统一销售,在农民增收节支这块上,通过核心原材料的统一采购饲料配方的统一,这块能够农户或者每头猪节省成本的开支将近40块钱,销售的价格高的时候一头猪的差价将近一百块钱,低的时候也有60块钱的样子,每头猪增收节支这一块,可以达到一百块钱以上,效益比较明显。现在我们现在种蔬菜的话,有机农业蔬菜合作社,我们同样也采取这种模式。内部的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我们通过建立专有的销售渠道和终端,象长沙专卖店这些,统一育苗替农户,当然还有大的农业公司,现在入会的有将近3000亩地。育苗统一,肥料都是用的浩博生物下面做的有机肥料,统一技术标准,我们正在申请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再统一检测,统一销售渠道,保障农民的收入有个稳定增长的渠道。
记者:你这种“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可能已经让你周围的乡亲们富裕了,那它对于农民的致富有什么普遍的意义?
张浩:应该说这是对农村现代化是有益的探索,因为单干或者说没有组织的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会低,效益就差。毫无疑问,它单位产品成本肯定会增加,新的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会受到阻碍,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按产业化的经营化的模式,走一条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途径,对生态,对环境、对资源有效合理的利用,中国农村才能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保障,我们农民的小康才能加快进程。
记者:我们都知道,九十年代初的双学士是很厉害的,当时你顶着这样的光环,找到了一份很优越的工作吧?张浩: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之后分到大连,现在的上市公司叫大显股份,93年公司公派到日本,培训了半年,在香港待了三个月,都是进行电机自动化的培训,工作和生活条件都还可以吧,月薪按美元核算是500美金,我记得和我同一批分过去的同事结婚的话95年的时候还能分到一套房子。
记者:刚才听你一讲,我们也确实觉得条件是相当优越了,为什么还要想到回来呢?
张浩:直接的导火索就是在日本的时候,到了一个农庄参观,他们有十个联动温控大棚,就是智能控制的,那里面的黄瓜辣椒茄子真的叫树,茄子树,辣椒树,长得十几米高,伸手够不着顶,果实枝叶挂满整个大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高效农业,另外了解到他们的农业的生产组织方式非常的适合市场发展需求,农协分乡县和全国分几级,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很好的组织起来,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甚至细分到黄瓜协会,辣椒协会,蔬菜协会下面还分这么多,产前产中产后是一条龙服务,做的非常好。想到农村的落后的状况,农民收入非常低,农民的生产方式那么低,差距那么明显作为一个大学生,或者说作为一个青年知识分子,总觉得责任在身的意识,再加那么点乡土的情节,就下了决心回来搞高效生态农业的综合开发。
记者:当初作出这的决定的时候,周围人有什么反应?
张浩:当时,领导挽留,家人反对,群众不理解,回来之后99%的人不理解。
记者:回家的态度这么坚决,是不是当时就已经估计到了今天的成功?
张浩:信心和决心是一直有,而且一直沿着自己所描绘的蓝图或者说梦想一步步迈进。成功我想是必定的。
记者:我还想问一下,当初你是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愿望来做这个事情?
张浩: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一个适合我们本区域,或者中国农村一种新的农村组织方式。
记者:就你目前所取得的成绩,你认为已经达到了你梦想的哪一个程度?
张浩:从99年成立浏阳市北区养猪协会到现在的浏阳市养猪协会,入会的会员有400多户,销售商品猪的话将近十万头。2003年成立了浏阳浩博有机蔬菜合作社。担负的任务和职责从农业的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开发释放、培训推广,我们现在的模式确定通过公司加基地加协会或者说合作社再带农户这种形式,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农业产业做强做大,带动周边的农民共同致富,自己的企业迅速做强做大。现在来说我们打好了基础,铺了一个平台,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我们现在是种养加贸易相结合,加工现在还是侧重于搞肥料,终端的有机农产品加工这一块,象果树的冷加工,我们也正在积极的筹备,这个项目上了之后,可能我们公司能够更上一个平台,从量化的数字来说,现在一年的销售额已经接近一个亿,到十亿一百个亿,辐射和带动的效果会更好。
记者:张董啊,在你十年的创业路上,有没有遇到什么挫折?
张浩:你象96年种辣椒,第二期的红辣椒,是双抢的季节。我是7月10号左右,种了10亩地的辣椒正好碰到双抢,请不到帮工,我一家四口,我父母我小妹,一棵棵,一筐筐的摘下来。晚上我弄个三轮车去批发,1点到早上8点,连续半个月,我们把三十顿辣椒卖完,还得放下架子,几十斤的卖给小贩,当时技术上的细节问题没有搞好,很辛苦辣椒灌溉,灌过头了辣椒树焉了,一下发病百分七八十损伤很大一亩地少收3000块以上,就三四万的损失,当时是比较大的损失。97年上养猪的项目,进猪的时候价格很高,当我的商品猪出的时候98年价格跌下来,那个为难,一年多时间再盈亏点徘徊增长,惨淡经营一年多困困难很大,后来通过科技应用克服了困难,慢慢增长。
记者:也是有过很艰难的时候啊,那有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
张浩:后悔是不存在的,回农村的大学生不少,成功的不多,象我继续走这条路的少之又少,锲而不舍的一种韧性,通过你的辛苦努力和探索收获更多的丰收的喜悦和欢愉。
记者:那我们也了解到啊,在你创业的10年中,身边也是聚集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人才,但是他们有些从你这里学到知识和经验以后就走了,甚至有些还成为了你事业上的竞争对手,面对这种情况,你害怕吗?
张浩:这个不存在,良性的竞争的话又可以促进相互的发展,这有这种事实的存在,原来在猪场基地实习和工作的大学生,通过几年培训和自己实践的体会,有出去创业的,办猪场,办农业公司,把这个蔬菜基地的都有。附近的也有两家,我们是一个良性的互动,甚至有些时候是一种相互的补充,通过交流通过合作,共同发展。
记者:从最初的十万元创业资金到现在2000万的企业资产,可以说你是完成了一个很大的质的飞跃,那你现在满足吗?
张浩:严格说我们只是搭了一个平台打好一定的基础,路很长我们还要加大努力和力度迅速使我们的公司的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力争使自己的辐射力得到提高。
记者:接下来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张浩:下阶段要上个有机果素的加工。有机蔬菜的合作社,从现在的3000亩到明年的10000亩,再到五万亩,把合作社和养猪协会,受益的农户数量和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记者:我们知道,这些年来你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乡亲父老,在你回馈社会的同时,社会也给了你很多的荣誉,全国十大杰出农民啊,湖南十大新闻人物啊,星火科技带头人啊等等,你怎么看待这些荣誉?
张浩:感谢社会各级领导对我的关爱和认可,和大力支持。我自己没有疑问和后悔。
记者:那你从这些年的拼搏中得到了什么?
张浩:从95年到今年是整整十年,在创业发展的历程中间,虽然历经艰辛困苦,但是收获更多的是丰收后的喜悦和欢愉。总共开发的土地面积有500亩,资产到2000万,去年的年销售额达到8000万,被评为长沙市的农业龙头企业。
记者:现在又到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了,那依你这些年来的经验和经历,能给他们一些就业的建议吗?
张浩: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比如说农村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象这个农业科技的推广体系中间,现在的人员严重老化,需要知识更新和补充,那么农村的公共医疗系统大量缺乏人才。这都有用武之地。创业与就业有时候能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基层和农村锻炼和成长的机会都多一些。当然这首先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做好心里准备,要吃苦耐劳,有责任心,要肯钻研,负责任。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
记者:好了,张董,我还问最后一个问题啊,从前面你的谈话中,我们感觉到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个很明确的设计,能告诉我们你的人生设计吗?
张浩:我想努力探索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把公司做强做大,一方面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我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证明我们农民自己寻找出路,自己可以拯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