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桥市场的永兴水产批发中心董事长王瑞勤,现在是一副老板的派头,穿着讲究,水产门市部一年几百万元销售额的生意,多半交给手下人去打理,自己主要忙于业务洽谈,签定商务合同等。可在他20多年的创业生涯中,却吃尽了苦头,其中不乏让他“刻骨铭心”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故事。
受姑妈启发从盐城到南京做水产生意
王瑞勤是盐城人。上世纪七十年代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在盐城市的一家物资供应单位工作。本来,王瑞勤在单位干得好好的,因为年轻又有文化,单位安排他担任采购员,长年奔波在全国各地,采购钢材、煤炭、木材等物资,除了工资外,出差一天另有8毛钱的补贴,蛮潇洒的。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王瑞勤改变了职业,也改变了他今后的人生。
王瑞勤在南京有一个姑妈,是做水产生意的个体户。王瑞勤在做采购员时,偶尔到南京来。有一次,他到姑妈家走亲戚,知道了姑妈正在做水产生意。那次,别的事情记不得了,但有一点王瑞勤记得清清楚楚,那就是姑妈做水产生意每月能赚200块钱。200块钱,对现在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一个普通工人每月的工资收入也就是三五十块钱埃见姑妈能赚那么多的钱,王瑞勤心里有点不平衡了,他想,自己既年轻又有文化,整天走南闯北,忙忙碌碌,但每月的收入还不到姑妈的一半,想想在单位干这采购员真没意思。
王瑞勤决心向姑妈学习,到生意场上去闯一闯。他果断地辞去了采购员的工作,单身一人来到南京,开始了贩卖鱼虾的生意。不久,用自己的全部积蓄,购买了一辆“幸福250”摩托车,又花费20元钱考到了驾照,非常风光地成为当时南京地区第一批拥有摩托车的人。以后,王瑞勤驾驶着他的“幸福250”,行驶在南京和江北滁河流域的安徽全椒、江苏六合等地区,开始做起长途贩运鱼虾的生意。
贩运鲤鱼到东北最多一趟赚了4万元
与其他许多成功的创业者一样,王瑞勤有过许多成功的喜悦,贩运鲤鱼到东北去卖,就是成功一例。
王瑞勤在单位当采购员时曾多次去过东北,他在无意中发现鲤鱼在东北地区很受欢迎,价格也比南京市场高出许多。这个信息当时对采购员没有任何作用,但在从事水产生意后,给他带来了滚滚财源。王瑞勤发现,南京人不大喜欢吃鲤鱼,市场上的鲤鱼价格较低,他决定把南京的鲤鱼长途贩运到东北地区去销售。他雇来汽车,从浦口的胜利圩等养殖场采购来大量鲤鱼,然后租赁火车车皮,将鲤鱼千里迢迢贩运到东北的齐齐哈尔、大连、哈尔滨、大庆等地区,每趟少则5千斤,最多一趟贩运了8万斤,“每斤净赚5毛钱,贩运8万斤的那一趟足足赚了4万块。”做鲤鱼生意赚头大,风险却很小,因为王瑞勤全部选择在秋末和冬季,那时候,东北的气温非常低,鲤鱼运到东北以后,不用担心变质发臭,不用担心卖不出去。王瑞勤说,做鲤鱼生意几年,着实赚了不少钱。
在做水产生意的过程中,王瑞勤亲手带出来一批小老板,这让王瑞勤至今还感到高兴和自豪。
王瑞勤开始是单身一人到南京来打天下。随着做生意赚的钱越来越多,便在家乡有了名气。每年春节王瑞勤回乡探亲时,他的弟弟妹妹和不少老乡便提出跟王瑞勤到南京来打工。王瑞勤将他们带到自己的鱼档,管吃住,发工资,教他们如何做生意。经过多年打拚,王瑞勤带出来的徒弟全部成为老板,有的从事水产经营,有的由水产改行从事运输业,有的在南京经营,有的到上海、广东等地发展,其中已有5人在南京落户,成为南京人。目前,王瑞勤的水产批发中心雇用了一批同乡,他们正在经历由打工到老板的过程。
创业艰辛留下一辈子的记忆
回忆自己创业所吃的辛苦,王瑞勤用“历历在目”和“刻骨铭心”两个词来形容。
什么叫做极度疲劳?王瑞勤购买了“幸福250”后,不管冬天还是夏天,不管晴天还是下雨下雪天,都是每天深夜12点钟开着摩托车从南京出发,然后过中山码头轮渡,再到全椒、六合等地,挨家挨户收购渔民在河塘里捕获的鱼虾,装进三个箩筐内,每次收购量在120公斤左右。收购完毕,再连夜骑着摩托车往南京赶,有的运到惠民桥市场去销售,有的送到宾馆饭店,一直忙到傍晚,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时间一长,王瑞勤累得精疲力竭。有一次,王瑞勤开着摩托车从安徽乌义贩运鱼虾返宁,刚走不了多久,摩托车的链条断了。那时候乡下还没有摩托车,哪来的摩托车修理铺?王瑞勤只好推着四五百斤重的车子步行。实在累极了,就把摩托车靠在树边休息一会儿。就这样,王瑞勤推行了几十公里才回到南京,两只脚上打满了水泡。但就是这样,王瑞勤一天也没有休息,当天夜里12点又继续开着摩托车上路去做生意了。
在这之后不久的一天,他开着满载鱼虾的摩托车在安徽境内的公路上与农民家的一头猪相撞,猪被撞后打了几个滚嗷叫了几声便跑开了,而王瑞勤却摔倒在地上站不起来。幸亏当地的农民十分厚道,扶起王瑞勤,又喊来医生为王瑞勤包扎伤口。王瑞勤感激地说,我赔你们猪钱吧,农民说,不着急,如果猪真伤着了,等你下次经过这里时再说。
有一年的冬天,天上下着雪,王瑞勤开着摩托车从安徽贩运鱼虾回来途经江浦桥林乡时,因为路上有积雪,加上人太疲劳,一不小心连人带车栽进了路边的河沟,全身湿透。王瑞勤当时冻得直打哆嗦,一个劲地在地上跳脚。他赶紧从附近找来4个老乡,以每人一块钱的报酬,请他们帮忙将摩托车从河沟里拉了上来,好在车子还能发动,鱼虾也没有跑。王瑞勤不敢停留片刻,立刻驾驶摩托车往南京赶,但开着开着,王瑞勤的衣服全冻起来了,裤角边不再滴水,而是结成了冰棍。王瑞勤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那时吃的苦让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苦尽甘来。王瑞勤不仅自己创业成功,他的三个儿子也是个个有出息。长子王栋大学毕业后先是跟父亲“实习”,之后用父亲给的20多万元到上海去发展,目前已在上海“安营扎寨”,做了服装老板。二子王兵正在飞行学院学习,很快将成为飞行员。最小的儿子在重点高中读书,将来也想当飞行员。王瑞勤说,吃过大苦的人,能有今天这样,很满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