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一个很“老”的故事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渔竿和一篓鲜活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渔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渔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只能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渔竿和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故事虽然简单,但背后的哲理和思索令我们无法轻松。的确,饥饿已成为时下很多企业生存的普遍症状。战略上的饥饿者,今天改明天造,最终把企业推向了面黄肌瘦的尴尬境地;创新上的饥饿者,放弃了原本可以继续生存的“红海”本领,迷失在创新的“蓝海”遨游里,东奔西突,拆左补右,把对市场和需求的追逐上升到不能产生利润和无法满足顾客的务虚边缘,表面看是对创新的如饥似渴,而实际上是亲手毁了可以继续“钓鱼”的工具;管理上的饥饿者,整天沉浸在西方管理大师或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里,移花接木,把组织机构和经营理念做成了臃肿的庞然大物,心脏和大脑离四肢越来越远,到了无法自控前进方向的地步。如此盲目或虚假的饥饿实际上是一种悲哀,对自己和别人的极端不负责任。
相对于饥饿,温饱、满足等也成为目前不少企业的自我褒扬和溢美之词。“我的产品市场不愁销”,“我的企业利润可以维持几年了,在没有更好的产品和市场之前,我目前的坚守就是价值。”尤其是在垄断产业,这种自我满足、自我感觉良好的思想占据了很多领导者的大脑。“做不了几年,竞争对手就来了,我就退休了,我在任期内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了!”不少国有企业的领导者也在这种抱残守缺、维持现状、相安无事的心态下逐渐失去了饥饿的本能和竞技的本领,当有一天胸前的利润之饼快要吃完的时候,也是新的饥饿和死亡威胁来临之日,这时你再也没有迈开双脚去寻找食物的能力了。
一个人如果丧失了饥饿的强烈欲望,那么可能就是四体不勤、生命垂危;一个企业如果失去了对责任、价值、利润、创新的强烈渴望,那一定也是臃肿懒惰、病入膏肓、回天无力。没有什么比失去饥饿更为可怕!也没有什么能比饥饿更具有驱动力!
任正非因为害怕饥饿下的死亡,所以他带领华为不断寻找食物,在一个又一个行业的冬天找到了可以御寒的“棉袄”,找到了足够生存下去的“食物”。
本文发表于博锐|boraid|47
“经营之神”王永庆“追根究底,止于至善”,把台塑集团做成行业的持续领先者。
吉列刀片是第一家生产剃须刀片的企业,产品上市后立即占领了美国市场。然而,很快效仿者蜂拥而至,吉列并不满足现状,总是主动寻找企业自身和来自市场的多重“饥饿空间”,加紧技术上的研发,终于生产出不锈钢刀片,迅速夺回市场,但吉列仍没有满足于现状,继续加大技术投入,生产出双刃不伤脸的柔性刀片,一举成为业界霸主,使对手望尘莫及,甘拜下风。
停步是退步的开始,满足是落后的先兆,没有时刻饥饿的意识,死亡只有一步之遥。任何成功的企业家都应有一种“饥饿”精神,人只有在饥饿状态下,才会有动力,才有生存的欲望或可能。有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这就是失败的开始。中国企业家们的“饥饿”精神的精髓在于不断地制定新的目标,不断地追求新的思路,不断地去创造新的产品,不断地主动地去感受饥饿,寻找饥饿,这样才能使企业趋于完美、长寿。
今天,中国有多少企业问过自己:“我饥饿了吗?”又有谁真心地问过自己:“我需要怎样的食粮?”几百年来,犹太民族一直是全球最富有的民族,而帮助他们达成这一目标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他们有多睿智、神奇或者伟大,而是犹太人一年365天都处在高度警觉和奋进、饥饿的状态。他们唯一的管理理念就是追逐商业价值,他们在投资时尤其是合资时绝不会像很多中国人那样去争夺谁当总经理或谁当董事长的职位,他们往往更愿意聘请职业经理人,将商业价值理性化而不是陷入权力的争夺,将寻找商业机会和利润来源的饥饿感上升到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从而立足于长远。
我们是不是应该提出:中国企业下一步的策略是寻找饥饿——知道为什么饥饿?哪里饥饿?饥饿的症状,并如何找到疗治饥饿的营养方法?如何才能在战略上、技术上、竞争力上、商业机会上被饥饿驱使着企业用“有价值的鱼竿”在利润的海洋里钓到足够多的“真实的鱼”?
欧美、日韩等企业这些年在经历了前些年的温饱后,已经呈现出强烈的市场饥饿感,他们在中国市场上早已显现出争夺的迫切与不安,正是在我们很多企业还满足于既有市场和利润的态势下,他们了解了中国消费者真正的消费饥饿所在,在磨剑后主动亮剑,自然大获全胜。
饥饿,不是罪过,不是耻辱,更不是甘愿;饥饿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是一种强劲的驱动力,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竞争力。
寻找属于你的“饥饿”吧,这是一个饥饿制胜的后市场经济时代。